读书会《非暴力沟通》2

2018-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毛毛教练

读书会《非暴力沟通》

2018年2月25日

今天共读:第二章,第三章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异化的沟通方式”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

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至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异化沟通的四个方面:

一,道德评判(对他人的评判实际上反应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二,进行比较(比较也是一种评断)

三,回避责任(我们可以用负责人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四,强人所难(认为“某人应当收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小结: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

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现场讨论:从小经常被父母辈评判贴标签,与别人家孩子比较,长大后习惯性的复制父母的行为,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人做评断,当别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便会贴上标签;一秒钟让自己幸福或悲惨的方式就是时刻与他人的比较,有些人会习惯性的让自己悲惨,比较让自己忽视了自己内在的需求;回避责任,让自己陷入责任与义务的角色中,用我“不得不”的方式代替自己真实需求和想法的去表达自己;威胁是父母常常对孩子的惯用手段,因为最快速有效~比如威胁小孩子这样子会生病,那样子是不对的,而忽略倾听了小孩子当下的需求,也没有表达自己其实是害怕小孩子可能生病后面临的麻烦……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做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

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比如“懒惰”和“愚蠢”

(有个人在下午睡觉,雨天不出门。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我们称他的行为懒惰?)

(有的孩子做的事情我不理解或者不按我的吩咐去做。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

小结: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并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现场讨论:

我们会用“经常”“好人”“长的丑”“霸道”等等好多的词语来评论别人,而没有表达清楚具体事件的细节,情境等等很多因素~

作业:

时刻保持对于“异化的沟通方式”:评判、比较、回避、强人所难的觉察。如果可以,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再次沟通

时刻觉察自己在表达观察还是评论?

下次读书会时间

2018年3月5日14:30

梓昔健康营养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