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求医”和“就医”随感》
昨天刚带宝宝打完疫苗,由于起早,宝宝状态欠佳,全程基本是哭天抹泪,对比之前几次的给力状态,反差很大。好在当妈的内心还算淡定,全力配合医生,速战速决。回顾宝宝从出生到现在的几次打疫苗,经历了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宝宝打疫苗就医体验后,感触颇深。
1、预约情况
公立医院,取号后在走廊等候叫号,等候时间取决于前面的就医速度;
私立医院,提前电话预约时间,按约定时间前往即可,不必等候;
2、就医环境
公立医院,标准化的医院陈设,儿童的就医环境与成人一样,由于每周打疫苗的时间固定,经常会遇到某一时间段家长孩子爆棚的情况;
私立医院,儿童的就医区布置类似游乐场,颜色明快,墙上张贴的是各种卡通图像,弱化了小朋友就医前的紧张情绪;
3、就医服务
公立医院,医生在诊室等候,家长抱着孩子一个接一个进来就诊,结束后家长抱着宝宝离开在走廊观察半小时;
私立医院,家长和宝宝提前被安排在准备好的诊室,医生来诊室就诊,就诊后医生离开,留下家长和宝宝继续在诊室观察半小时;
4、医生状态
公立医院,医生标准化操作,一个接一个的流水作业,基本是无声的,很少回答问题;
私立医院,医生个性化操作,边解释边操作,最后会问一句,是否还有疑问;
5、宝宝反应
公立医院,由于等候的时间不确定,导致宝宝的状态略有烦躁;
私立医院,宝宝会被各种安抚道具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打完了疫苗;
6、价格缴费
公立医院,先交费后问诊,价格占绝对优势;
私立医院,先问诊后交费,交钱时有割肉的感觉。
这些对比,是几次就医后的直观感受,抛开硬件设施,单纯从心理体验来说,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一个在“求医”,一个在“就医”。“求医”过程中,是以医为本,医生等着患者来找,先交钱后干活,患者要哄着医生,宝宝的哭闹是不可控的,因此家长就要千方百计的又哄宝宝,又哄医生;“就医”过程中,是以患为本,患者等着医生来找,先干活后交钱,医生围绕患者进行互动,把就医过程变成了一次答疑解惑的交流。
综合来看,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各有利弊,只是选择不同,不是简单的谁好谁坏、孰优孰劣,也不是单纯的钱多钱少可以评判的,在这利弊背后的服务意识和市场理念不是一个价格可以诠释的,值得省思。
出书训练营第三期第71篇作业 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