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斯人,吾谁与归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 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赋闲在家,迷上了央视的《经典咏流传》。
其实我有些后知后觉,毕竟这个节目目前已是第三季了。前两年也看过三、四期,那多半是为了学校的传诵经典的活动,更多考虑了学生的喜爱易学和舞台传唱的效果,选了王俊凯传唱的《明日歌》,一遍遍磨、跟、练,最后还算圆满地交了差,花落水流红,就此抛在脑后。
病毒无情,停课不停学,我挖空心思想让自己的直播课牵住那些少男少女的眼球,毕竟年近半百,又素以端庄沉稳示人,让我开口"小可爱”,闭口“双击666”,我确实说不出口,看到年轻的九0后同事和学生在直播间欢乐互动,我愁的两眼发红,直到一一
在家除了每日关注的疫情信息,就是烦躁刷头条,用我的新偶像朱广权的押韵小段子平复我无奈无助又焦急的心灵,猛然看到"康撒朱尼"央视四才子的视频演唱《岳阳楼记》,当听到康辉饱满磁性的嗓音吟诵开场的时候,我的世界就开始安静了:
"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大河,娓娓叙着那千年前的深挚友情与旷达抱负,撒贝宁的高昂与朱广权的低沉相得益彰,小尼的明澈真诚锦上添花,康辉稳稳压阵,不愧是队长担当。我心中燃烧着一团火,急于和人分享,我让我的免费小助教一一贴心女儿把这个视频下载下来,放到我的"钉钉文件小助手"里。下午直播,不出意料,好评如潮!原来,大多数孩子还是爱诗的,那么,为什么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成为了他们的挥之不去的噩梦?
“豆蔻梢头二月初”,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远没他们现在资源的丰富与便捷。二块三毛七的《唐诗三百首》是我小升初在班里名列前茅时父母送的礼物,她伴随了我整个初中岁月……现在发黄变旧的她跻身在我一堆精装书里,丝毫不怯,依旧气定神闲端庄大气!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哪懂白云苍狗,世事浮沉,就单纯觉得好,有味道,时不时在脑海里唇齿间咂摸琢磨,真的是记忆的黄金时代,现在的我总觉那时我背唐诗宋词好像是"过目不忘"的,所以理解不了现在孩子的忧伤,可能是那时的精神食粮没今时这般芜杂吧。
那时班里流行看武侠和琼瑶,我也有所涉猎。相比琼瑶的"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我更醉心金庸的江湖儿女快意恩仇,这让我许多同学不解,因为我是个看着柔弱纤瘦又好脾气的"小不点"。我现在想是否因为唐诗宋词是我心中的白月光,而琼瑶对她的一些改编引发了我的不适?不得而知。
我翻看《射雕英雄传》的次数仅次于《红楼梦》,还会偷偷地看一些历史小说和话本,比如《大明英烈传》《唐宋传奇》《警世通言》等。朦胧诗兴起时,也曾狂热地晕过一把,模仿汪国真席慕容写一些似是而非,自己都一知半解的现代诗。除此之外,就是各类能看到的报刊杂志文摘,这些书刊大多是借的,看完就还,很少有萦挂于心的,除了《唐宋词选》⋯⋯
若干年前的一个暑假,同样热爱诗词的上高中的表姐借了本《唐宋词选》,天青色的扉页烟雨迷蒙,似乎还有几枝水墨荷花,厚厚地六百多页,字迹清晰(那时还没盗版的概念),我俩买不起却爱不释手,最后决定互相替换用两个月时间抄下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清晰忆得,这首苏轼的《水龙吟》是我抄的第一首词,不但抄词还抄注释抄赏析,抄下来就懂了一多半,那时是真发自内心地喜欢,手磨红了抄酸了还舍不得放下。所以我现在布置作业总是下意识地让学生抄写,有时醒过神来也哑然失笑,现在的他们和我们已经不同了,主动和被动抄写的结局是天壤之别的。我现在记忆力也下降了很多,可能是各种资料得来全不费功夫吧,走马观花,过眼云烟!
我们最终还是没抄完,抄到近一百页的时候,别人就把书要走了,这也成为我和表姐间嗟叹许久的话题。
《岳阳楼记》在初中时,我已背得很熟了,又是几轮教学,原文早已烂熟于心。现在,这熟悉的词句以歌曲的形式萦绕在我耳畔,"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我何其有幸,能追随千年前的作者感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祥和,吟咏"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呼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慨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遍又一遍,"斗室乾坤大,寸心天地宽"。
作为铁杆粉的我,以为只有李健的歌声能让我安静,在我焦虑、狂躁甚至虚无的时候,听一曲《沧海轻舟》《水流众生》或是《心升明月》《贝加尔湖》⋯⋯蓦然就能找回自己。现在发现,阔别以久的唐诗宋词,其实早在我心里扎了根⋯⋯
“你学了这么多的诗词之后就会感到:你曾经和庄子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过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过槊,和李白醉过酒,和陶渊明采过菊,和白居易折过柳,这样的文字才真正是不朽,以后它会让你受益很久。”我的新偶像朱广权这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
一千多年前,当从末去过岳阳楼的58岁的范仲淹在饶州写下安慰友人的《岳阳楼记》时,他绝对不会想到,在千年以后,竟然有同样肩负使命的四位媒体人,用现代的歌声和旋律传唱他这篇经典佳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那么,选定"传道授业解惑"的我,能为传承经典传统文化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