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文化,智慧人生

2017-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杨波会长

  首先我感到无比的荣幸能够参加这样关于弥勒文化类型的讲座,也许这可以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弥勒文化,智慧人生

讲座心得:


  那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本次讲座的老师——李利安老师。李老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李老师成功用自己的家乡对弥勒文化的感知掀起了本次讲座的高潮。西安是历史上定都最长,谁也无法更改,也是佛教的中心,是弥勒历史上最早诞生,更是一种经典。

  “时间”+“空间”=“一个世界”

这句话就是对佛教世界观的最精辟的解释


第一个提到弥勒文化信仰的个性分为四种:

        ①净土:彼岸世界的向往-遭遇西方净土的挑战 

②未来:终极归宿的期待-遭遇当今需求的挑战 

③探秘:人间奥秘的揭示-遭遇思辨失趣的挑战 

④净化:生活智慧的启迪-遭遇功利追求的挑战。


然后我们从弥勒文化的个性开始细细分析:

  首先空间方面是对弥勒的一种信仰。考虑到发展,对于人类来讲茫茫的奥秘,在弥勒这里,代表着对地球周外世界探索。一种哲学,一种全新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弥勒信仰在中国多种多样,但还是遭到了失败。弥勒净土的信仰者后来越来越少,然后开始淡化。

  而西方净土不像弥勒净土那么重大,有了这种信仰,中国人就开始相信。我们不应该对西方净土感兴趣,所以说我们中国人接受一种新事物是非常难的,而西方净土的早期其实就是弥勒净土。中国人大量走向西方净土,而且都是儒家学派或者弥勒法者。

  其次时间方面也是对弥勒的一种信仰,或者一种期待。未来的人间净土会是怎样?没有雾霾,水也非常干净,环境极其好,岁数呢大概80000多岁,男女之间结婚用一握手把所有事情全部完成。恰恰友好是这个世界的核心。

  我们很向往,但是我们知道在很遥远的,所以其实弥勒信仰就是对未来的期盼,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去,探索人类的归宿,等等值得探讨。引发各类哲学家,政治家等开始慢慢的进行追溯。历史上探索未来的尤其是宗教家,对终极归宿的信仰。农民起义等反对这种类型的起义都屡次失败,但成功的案例其实也很多,例如“武则天”等,主要原因是受到了邪教的打压。后来遭到了政府的取缔。

  弥勒也是我们中国所信奉的第一代祖师。瑜伽行派的学说对人间一种奥秘做出了明确的解释,而来源正是与弥勒。中国人从各种弥勒学说理解中开始筛选,但我们遵循中国人的一种风格。紧接着就是这个布袋和尚的出现。

  紧接着从布袋和尚的出现后,告诉我们最简单的这种生活化的指导,比如很多关于契此的诗歌等。


  接着我们提到了中国化弥勒菩萨信仰的基本内涵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实际有知识体系。而明清以来四大菩萨信仰体系存在的问题:

①体系松散,次第不明,组合混乱

②神性弥漫,义理不彩,人神二分

③结构失衡,地位落差,久必瓦解

④功能趋势,个性消失,互补不足




从四大菩萨到五大菩萨转变的意义:

1.思行悲智慈五级次第行成以及个性的彰显

①地藏菩萨-大愿[立誉](九华山)

来世最低保障,现世业障消除

②普贤菩萨-大行[精进](峨眉山)

参学而入法界,修行次第有道

③观音菩萨-大悲[拔苦](普陀山)

面对现实苦难,勇于承担责任

④文殊菩萨-大智[悟空](五台山)

立足般若法门,智慧通向终极

⑤弥勒菩萨-大慈[与乐](雪窦山)

贵在生活运用,开心见证境界


  然而五大菩萨各有其长,彼此呼应的一种有机关系的行成。弥勒的形象多种多样,可以是弥勒佛,弥勒僧,人间弥勒等等,都是不同,正是以前的挑战后,所得出的理论。弥勒菩萨笑口常开是有境界的,并且有智慧支撑,汉传佛教菩萨信仰格局行成的趋向:

①人间化,生活化

②简易化,通俗化

③哲理化,精神化

④乐观化,阳光化

⑤圆融化,统摄化


个人感受:

  学佛并不是愁眉苦脸,很消沉和封闭,我们应该积极乐观,这才是弥勒文化的开始,勇于脱离生活和社会的黑暗。不能过度于保守,新的弥勒信仰,不是说仅仅是布袋和尚的信仰,它只是一个弥勒的一种类型,今天所讲的而是全部的弥勒信仰。雪窦山的建设正是符合了这种弥勒的创造,对中国佛教带来的能量和冲击,使中国佛教更加兴起!

弥勒文化,智慧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