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眼中的好工程师

2016-04-02  本文已影响1233人  石贤帅Stone

最近和各大公司的经理,工程师沟通比较多,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点如何做一个工程师,希望对工程师朋友有帮助。也欢迎经理们补充。

工程师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两方面。技术中比较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非技术能力中比较重要的是沟通(Communication),自发自动(Self initiative),责任心和担当(commitment & Ownership)。这里主要想聊一下非技术层面的东西。

工程师意识:之前看到一篇百度员工写的文章,提到工程师意识 (IT狗,离开百度,你还是什么?):

1 别人交办的事情,请第一时间给出预计完成的时间点。
2 过程之中注意按时通报进展。
3 如果预计要延迟,延迟多久,提前多久通报。
4 如果请求别人做事情,请给出期望完成的时间点。

基本上能做到这几点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了。这中间其实就包含了上面提到的沟通能力,自发自动,责任心等。下面是一些补充:

在答应别人完成时间的时候,要经过考虑。给出一个过于乐观的结果,虽然双方当时都很开心,但是后边完不成就难受了。一旦答应了时间点,就全力以赴,甚至加班加点完成。通报项目进展的频率取决于对方的习惯和项目总长。如果项目是一个月,你不能到月底的时候才告诉别人说我做完了,最少要每周通报。另外特别在大公司,项目需要各个部门配合。如果有些任务依赖于其他部门才能完成的,自己要主动去催。如果催不动,影响到项目进度,这时候要提前让经理知道,动用经理这个“工具”去催。最忌讳的是时间点快到的时候,告诉老板说,因为其他部门的原因,我没有完成。在向上汇报的时候要列明对外有哪些事情依赖于其他部门,并且量化其他部门的拖延对项目的具体影响。

上面这些说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和锻炼肌肉一样都需要不停练习。在大公司除了学技术,工程师意识的锻炼也是非常宝贵的。

尽量做一个"T"字型人才,也就是通俗说的一专多能。特别是大公司往往流程比较复杂,分工很细。如果只限于自己做的一块,知识面就很狭窄。在自己领域深耕之外,对相关流域也要去了解。好工程师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己的领域碰到不懂的问题会想方设法弄懂。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他就会去发现和动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比如看书,参加培训和周边的高手请教。

处理和上级的关系。如何管理你的上级,得到他的认可对工程师太重要了。其实最重要的是领导交代的事情,自发自动做好,让他不操心。不是每个领导都善于表达,所以要经常确认你做的事是他想要的。另外在领导交代的很多事情里边,确认优先级。一般说领导经常问的东西是他比较关心的。总之,把维护和上级的关系看成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领导的。这样就不会要求上级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更多的是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期待环境改变。

和上级有分歧,尽量关起门来解决。千万不要和他在公共场合发生争执。不管是在职和离职,都注意和领导维护好的关系。因为在业界往往圈子很小。说不定哪一天大家又在一起共事。

同理心。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我性格就是这样,其实我心是好的。沟通中别人看不到你的心,只看到你所做的。其实这些是没有考虑到他人感受的一种自私表现。在工作中换位思考。经常把自己放到其他同事,领导的位置去思考。这样对自己水平提高很有好处。不过这个同理心除了是一种意识,还是一个技术活,需要训练。

关于权责:在管理中每个人的权责要明确,但是实际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太拘泥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拿设计和验证分工做例子。一个普通的验证工程师发现一个bug, 直接就汇报给设计工程师。一个好的验证工程师会去追究root cause。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会更进一步,他会试着去改动代码,测试并通过修改方案。和设计工程师沟通的时候会带着几种经过验证的修改方案。

工作没有意思。很多工程师说他做的事情没有意思。不可否认工作的内容和环境很重要,因为一个人不太能超越他所做的和他的所在的环境。但更多时候往往是他没有深入钻研,浮在表面。努力程度,钻研程度太低,还没有到能够发现工作的意思的层次。那么如何让一件事情变的有意思呢?

流程优化。当你发现做一件事情效率很低的时候,就要想到肯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时候停下来想想,然后去优化,把自己从琐碎的手工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比如使用脚本自动化去处理。

创新。有时候一件事情确实太简单。这时候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尝试用一些创新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总之,你设定的目标应该是做一个优秀的工程师,而不是普通的工程师。现在行业圈子越来越小,如果只是混混日子,大家一打听就知道这个人。最后连技术都没得做,只好去做管理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