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日知录:第一次咨询律师

2019-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浴火凤凰死而复燃

今天下午第一次去找了专业律师进行法律咨询。

张律师是创业班培训时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我算是她的学生。对公司法这块非常熟悉。

见面寒暄了几句,就直入正题。

筹划第二次创业,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找专业人士理顺一下思路。

第一次创业,连失败都算不上。也没赔钱,也没到赚多少。没结束,还在那里放着,本来定位就是研发设计,轻资产。接到一些活就做,没有的话,每个月也没啥开销。

但这样时间上拖不起啊。

和张律师团队(带了一个实习生过来)分析了一下失败原因,几乎是经典教科书式的失败案例:

1、       创始人太分散。4个创始人,分散在上海、武汉、舟山三个地方,开个会都很难。《从0到1》的作者就指出,创业初期,创始人一定要经常面对面交流。创业是艰辛的,是孤独的。如果人都不在一起,人心很容易就散了。

2、       股权太分散。几乎是平均分配,导致决策时没人拍板。

3、       控制权和分红权没分离。几个人投了一些钱以后就再也不管了,导致其他人比较憋火,干得多干得少,分红时差不多。

4、       缺少明确的分工。几个人都是技术出身,对市场、销售、融资都没有用心。

5、     缺少有效的、正规的公司章程。

6、       把公司当成了学校课题来做。还是以学校老师的方法来做公司产品。

7、      缺乏退出机制。

8、      过于人情化,把公司当人情。一旦成为公司高管,公司就是公司,个人就是个人,不应该掺和在一起,公私不分。

9、      缺少明确的产品、拳头产品。前期要聚焦,扎扎实实做好一两款产品就好,深耕细作,从边缘市场开始,不要妄图大而全。

10、    心力不够。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心力修炼的不够。急躁、好面子、抱怨、拖延、懒散等,创业的过程中,暴露了公司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充分暴露了个人修养的各种问题。

张律师给了我很多创业的法律建议,受益匪浅。

创业本身就是最好的一场修行。

第一个公司还正常运转,有个公司在,偶尔也接到一些项目做做。很多公司结束时都是搞的撕破脸皮,头破血流,伤痕累累。

我们还算是好的,想退出的就拿原来的资金退出去,想留下来的就继续。

休养了一年时间,整理了一下身体、思路,投入到第二次创业。

第二次创业,希望能够吸取第一次创业的教训,逐渐完善。

网上有个统计数字,平均3次创业,才会有一次较为成功。

累积失败的经验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