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谈之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上学的时候学到这里,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应该时时复习,复习是很愉快的。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来,是非常高兴的。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生气,这就是君子了。”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瞎想。就问同桌,你复习的时候愉快么?同桌说,不愉快,每次看到有那么多重点要求背诵,就觉得头好痛啊。每次画重点,大半本书都是重点,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我说:“对,深有同感。我觉得你比孔子说的正确。”
理解这个“学”最重要,并不只是读书学习,这个“学”代表的是人生的学问。教导我们如何提升生命的价值,如何获得完整的人生。时间的“时”与见习的“习”也很重要。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当我们有所收获,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时,都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是因为另外一件事情。小时候喜欢踢球,当时的中国足球还没有现在这么差。我的梦想还曾经是为中国足球出份力。那时候为了练习射门精度,会在墙上不同位置画上方块。然后站在二十米开外,去射墙上的方块,一练就是一下午。每次踢中墙上的方块,觉得自己的射术有进步的时候都感到特别高兴。有一次在练习射门的时候,突然在脑子里蹦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这时候就觉得特别有感觉,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接下来,嘴里一边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脚下一边练习射门。越念越开心,越练越有趣。
对于我们真正喜欢的事情,就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特别喜欢的。只要一想到它,就特别激动,就特别想去做。而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想方设法的把它做好,你会愿意去时时练习,而每次进步,每次提高,都会由内心感到愉悦。如果你感觉到了那件事情。那就马上去做吧。然后,你就会体验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觉。
这件事可以是很复杂的事情,也可以是简单的事情。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踢球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在孔子给学生讲完课的2000年之后。在地球的另一边,有一个叫做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美国人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其中,这位仁兄对于自我实现需求是这么解释的“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好长的一段话啊,我们把它总结一下吧。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总结完毕。
这是两位相隔两千年的人进行的隔空对话。
马斯洛的五层需求层次理论对西方影响深远。本来,他认为自我实现就是最高层次的需求。1959年之后,他受到东方文化—也就是我们的文化的影响。晚年在五层之上还提出了第六层需求。在这里先不讲,毕竟我们现在是在讲论语,不是讲人本主义哲学。等到《论语》中涉及到的时候我们再详细说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很多领导感到奇怪,为什么我的员工会离职。我对员工挺好的,工资发的也不少。为什么他们还要离开。很简单,你没有让员工处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工作环境。他干的不高兴,找不到自我价值,得不到自我提升的感觉,自然要走。所以领导想让员工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做,就要提供员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岗位。提供不了,越好的员工走的越快。
家长管理教育孩子也有烦恼,我花了那么多钱,费那么多心。让他上这个培训班,那个特长班的。他怎么就不好好上,偷偷跑出去玩。我说那太简单了,因为你让他学的这些不是他喜欢的。也就是他感觉不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找到你孩子想做的事情之后。你不让他学,他都会自己偷偷去学。
对于自我管理也一样。有些人觉得自己管理实在很糟糕,时间管理特别差,拖延症重度患者。其实也是没有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事情。否则,就算不会拼了命的去干,至少也不会总是拖延。
这些人,都是没有读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
论语讲的是什么,论语讲的不是规章教条。讲的是原则、规律,讲的是人心、人性。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
我知道很多人有这种感觉,封建思想,死板迂腐。这些人也不想想,如果中国文化真的有如此大的缺陷的话,那早就应该在历史上灭亡了。怎么可能保持长盛不衰数千年。不过不会想也正常,因为这些人的思想是死板迂腐的,所以也就只能读出死板迂腐而已。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