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语简友广场

《论语》讲堂留影236

2024-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4-6-22 二百三十六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9.28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语音整理
这一章虽然不长,但是对后世影响比较大,被引用的频率也比较高。孔子通过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揭示了一个人世间的哲理,就是人活着是要一种精神依赖的。一个志向远大的君子,应该像松柏那样经受各种各样恶劣环境的考验,就是我们常说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这句话给我们一种很强的画面感,我们试想一下,孔子站在一棵松树底下,旁边跟着几个弟子,周围是光秃秃的一片,唯有这棵松树依旧是郁郁葱葱,孔子可能就有感而发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那背后的意思就是,大家跟着我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也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漫长的时间过去,以后能够一直追随我不变初心的就是你们几个了。这代表着孔子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当然,也代表着孔子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我们来看文本。“岁寒”就是一年之中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和大寒,也就是最冷的时候。
“彫”,我们前面讲过这个字,“漆开彫”,“彫”通凋零的“凋”。就是孔子说,到了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当然这句话从常识上来讲并不准确,无论是松树还是柏树,它一年四季都在进行新陈代谢,老叶不断飘落,新生的针叶也不断的长出来。
只不过在春夏季节,万物茂盛,百花盛开,松柏也不过如此,看起来并不起眼,也不与百花争艳,但是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万物凋零,只有松柏是依然郁郁葱葱,等待着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就好像人一样,在和平的年代,在盛世之期,人人相安无事,小人与君子无异,也看不出来谁比谁更坚强一些。只是到了特殊时期,比如战乱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有人是变节投降,有人因贫困屈身,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是挺然自持,不变其旧,“威武不能挫其志,死生不能动其心”。
所以这里边的“岁寒”是一种比喻,就是乱世危局的时候,或者是时事艰难的时候,或者是被利益所诱惑的时候。那“松柏”自然是比喻一些志士仁人,能够坚守正道,能够保持高洁的品德,这样的一个人群。
所以这一章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就要了解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松柏,在危难面前,在利益面前,能不能不改旗帜,坚持原则?第二,假如我们是松柏,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百花盛开,我们能不能耐得住寂寞,去与百花争艳?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第三,启示我们要学会观察别人谁是百花,谁是松柏。这个问题在春天就应该搞清楚,别到了冬天才恍然大悟,看错人了,所托非人,给自己,给社会带来一些危害,这就不好了。

李零讲解

李敖在凤凰台说,松柏怎么会凋零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都把此句翻成“天大冷,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这样翻,太死板。但李敖说,“后”是“不”的意思,也不对。比如,他举孔子“不问马”(《乡党》10.17)为例,说“不问马”就是“后问马”。我对李敖很佩服,但这样解释,不行。过去,钱穆也注意到这一问题,他说,“松柏亦非不凋,但其凋在后,旧叶未谢,新叶已萌,虽凋若不凋”。我怀疑,孔子只是说,众木凋零后,只有松柏还郁郁葱葱,如此而已,并非得自科学观察。后人常以“松柏之人”形容人有气节。

钱穆注解

凋,凋伤义。凋在众木之后,日后凋。春夏之交,众木茂盛,及至岁寒,尽归枯零。独有松柏,支持残局,重待阳和,所谓“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然松柏亦非不凋,但其凋在后,旧叶未谢,新叶已萌,虽凋若不凋。道之将废,虽圣贤不能回天而易命,然能守道,不与时俗同流,则其绪有传,其风有继。本章只一语,而义喻无穷,至今通俗皆知,诗人运用此章义者尤广。吾中华文化之历久常新,孔子此章所昭示,其影响尤为不小。

孙中兴详解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这章是借着寒冬松柏不凋谢的情形来勉励人在困难时要坚守信念。

孔子说:“到了寒冬季节,就可以发现松树和柏树是撑到最后才凋谢的。”

古注没特别难的字。古注都没有字义的解释。“雕”有些版本作“凋”,可是在《说文解字》中这两个字的意思不同:“凋,半伤也”,“雕,琢文也”。大概也没太多人留意其间的差别。

何晏和皇侃认为这是拿松柏比君子,对应拿这里没说的“众木”比小人。邢昺没有跟进,只说“此章喻君子”。

《论语》中另外一次提到“松柏”是在《八佾篇》(3.21):鲁哀公问宰我“社”的问题,宰我就说了历史渊源:“夏朝在每个社都用松树标记,商朝是用柏树。”和本章的主旨无关。

荀子也用了类似的比喻来强调“君子临难”的“不改其志”:“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

《说苑·谈丛》中也有“草木秋死,松柏独在”的话。

类似的比喻也被放在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的故事中,当作孔子教诲弟子的话:“天寒既至,霜露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

孔子死后葬在现在的孔林,就在其中种了松柏,现在去参拜,都走在参天松柏之中。曲阜的孔庙中现在也是松柏参天,目的是在提醒后人孔子对于礼运大同的坚持不坠。

可是,多少人看到只是“老树”,而没想到这是个历久弥新的人类共同理想。

杨伯峻注译

9.28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译〕孔子説:“天冷了,才曉得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注〕彫——同凋、凋零,零落。

〔按〕彫、雕、凋。《汉典》彫同雕,解释为雕的异体字。雕刻,雕饰义。又通假为凋。那应该那个是正字呢?孙中兴提出疑问,但他也是翻译为凋谢。凋无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