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你“不配”,而是“太贵”

2022-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胡hu的时光沙漏

陪宝子上完格斗课,娘俩按早上说好的,一起去酷乐潮玩买了他想要的布鲁斯积木人(音同,因为我真的不懂)。

宝子很开心,发自肺腑的那种,一路上叽叽喳喳地给我普及这款积木人的知识,并且畅想下一步怎么改造他们。

其实,这两个小积木盲盒加到一起也不到一百块钱,但是宝子就选了两个,一个也不多要,而且很知足。

去的路上,我还问他:“宝贝,两个够吗?你昨天跟妈妈说希望买三个呀!”

他笑着说:“妈妈,我跟你开玩笑呢,两个就够的,真的。”

也许他真的是很满足,所以心情很愉悦。

回到小区,我停好车,他帮我提东西,然后就一直在旁边问:“妈妈,我再帮你拿一件东西吧,你拿得太重了!”

我说:“谢谢宝贝,你已经拿了够多了,剩下的妈妈可以。”

然后他就拎着几个袋子跑到我前面,吃力地空出一只手打开了大门,又打开了客厅的门,并放下东西,腾出手来接着我。

之后简单归类了一下,就速速地写作业,说是要轻轻松松地充满仪式感地来开盲盒……

看到两个小小的盲盒,就让宝子那么懂事,那么自律,那么高兴,真的是我没想到的:小孩子这么容易满足吗?

静下心想了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宝子得到了“及时满足”。

就今天买玩具的事情,换作以前,我肯定会带着评判地说:你之前不是买过两个了吗?还要一模一样的有啥意思?

或者会想当然拒绝,因为这一类的拼装小人,他足足攒了一收纳箱了,再买不仅是重了,我会嫌弃他占地儿。

但是,现在的我很明确的知道:对于孩子的需求,妈妈可以做的是“及时回应、肯定孩子的需要,不刻意拖延”,更不要去评判。

并且,也很清醒地知道:我和老公不是神,很多时候即使有想充分满足孩子的意愿,但也难免有力所不及的时候。

不过,在这样的时候,我就会很诚实的告诉他:爸爸妈妈买不起或买不到。

虽然在这样的时候,宝子也会失落,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就比如有一次他看综艺节目,有个摩托车训练基地在展示一款小型的摩托车,宝子超级喜欢,特别想要一辆。

我就特别诚实地告诉他:以你老妈的工资是买不起的,而且你现在也不够考摩托车驾照的年龄,交警叔叔也不会同意你去当马路杀手的。

宝子哈哈大笑。

后来,我问他:当妈妈告诉你买不起的时候,你难过吗?

他很诚恳地回答:不难过。

我不信:真的?

他回:因为你攒攒就能买得起了……说完这句话,臭小子就会一边往外跑,一边把手背到屁股那儿比划了一个“爱心”给我。

心理学者李雪老师在《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中写到:

“只有当父母刻意不及时回应,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因为孩子在心里内化了一个不愿意满足自己的苛刻客体。

这个客体留在孩子心里,会使得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总是去主动创造苛刻与被苛刻的关系,投射性地认为别人都不愿意满足自己,自己不配过舒适顺畅的生活。“

所以,我很赞同”孩子的需要不应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的说法,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孩子,当满足不了的时候,也及时回应,诚实回答。

我从不相信”孩子的需求太容易得到满足,就会不懂珍惜,得到后也没有奋斗动力“这个说法。

而是更相信:因为小时候被及时满足了,所以以后对别人”画的饼“更有抵抗力,并且会理智地衡量付出与收益,会过有梦想、有激情,既不会活在别人编织的梦幻泡沫中,更不会对那些骗财骗色的招数没有分辨力的生活。

像李雪老师说的:“父母今天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就决定了明天别人怎么对待你的孩子。”

而且,对于以获取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珍惜的程度,这也只是成年人的想法。

孩子是没有分别心的,无论是一个沙坑、一片树叶,还是价值不菲的高科技玩具,对孩子来说都只是好玩儿,玩够了就会放下。

唯一要注意的是,及时满足是给予自由空间的及时满足,不是替代和控制。

由此,及时满足真正的含义是:
“当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也无须勉强。”

孩子其实并不贪婪、索求无度,他们很讲道理、很好协商,并且能够体谅别人。

一个前提就是:曾经的需求没有被否定、被评判、被延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