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孩子的生命 厕所是孩子的天堂
手机是孩子的生命
厕所是孩子的天堂
开学快两个多月了,有很多家长都来咨询。咨询什么呢,孩子特别爱玩手机,天天抱着手机不放,不是玩手机就是聊QQ,打游戏,要么就是追剧《初恋怪兽》,《魔道祖师》,看穿越或者玄幻小说等等。
有的孩子甚至宣称:厕所就是我的天堂,手机就是我的生命!一副以死抗争的天真烂漫而又狰狞的面目,你还怎么管都没有用!
值得我们家长注意重视的是,很多孩子对天堂和生命的宣言有同感,当他们开始一步一步走向誓死捍卫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
平时多些有效陪伴和走进内心的关爱,在苗头出现时引导。
本文我们先说说手机是孩子的生命!
一说起这个话题,几乎每个家长都会有好多的困扰。许多家长都说过,“要孩子的手机,就像要孩子命一样”,“做一切事情都需要用手机来做交换条件”,“不让玩手机,就跟仇人一样”等待。一说起孩子的手机问题,我们大多数成人会特别的焦虑,我们可以看出,手机这件事情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像一座大山摆在家长的面前,压在家长的胸口,撕裂着亲子关系。
各位亲爱的家长和伙伴,我们谁都否认不了,现在是一个网络的世界,我们的生活空间到处都是靠网络的世界才能运转或者才能方便,我们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这个网络的世界了,网络是谁给孩子的,手机又是谁给孩子的?孩子比我们成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孩子们比我们更容易接受便捷的网络,更喜欢有手机这样的生活方式。是这样吧?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手机,孩子对手机的需求,从心理层面分析一下。
第一,看透游戏的本质。
孩子玩手机都玩什么,三大类:一是聊天,二是听歌看视频看小说,三是游戏。最多的最难让家长接受的就是孩子玩游戏。那游戏为什么会那么吸引孩子,其实不光是孩子,还有我们无数的成人,包括不少家长。只要是玩过游戏的人,可能都会有体验,就是欲罢不能,引人入胜,永远都有新的挑战。一句话,上瘾,就像毒!
游戏的设计,楔入了许多击中人性的东西,比方说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消费学,价值感,成就感,认同感等等。设计本身就是符合我们人类心理追求终极目标:感觉。电脑和手机游戏,有两个特点,一是单元式排列组合,可以随意的来回搭配,一方面容易掌握一些规律,另外一方面又容易有一些看似新颖的挑战点,失败还可以重头再来;二是不受别人评价和指责,尤其是约束自己的父母和老师的指责,这点对孩子很关键,成人有时候是消磨时光,而孩子一般不是,孩子更多的是享受价值感成就感。
我们的孩子在现实世界玩也好,学习也好,待人接物也好,总是有人的眼睛看着,会被评价甚至指责,而在游戏世界则不会。大部分玩游戏的人,如果痴迷于游戏,一般就是这是个特点驱使的结果而已。
这些内容,我们其实可以和孩子拿来谈。告诉他这些设计的原理。然后让他知道,我们用有限的生命时间去博这种无限的游戏,实在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但是同时呢,我们也要知道,游戏这种让人沉溺的特性也是很正常的。我们一方面要知道,孩子喜欢玩游戏太正常不过了,我们也要尝试引导孩子,跳出来看到一个事物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告诉孩子不去盲目被这些游戏所操控。让孩子走向从“被游戏玩”到“玩游戏”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接受手机世界的现实。
现在的生活空间,和我们70后,80后生活的空间是不一样的,我们从小的时候,哪有网络这个东西。孩子们,现在的零五后,一零后,他们一出生就是生活在有网络的世界里。所以孩子们的感受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他们会觉得网络世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是哪些人对孩子天天拿着手机看不惯呢?
上了年纪的人!年纪越大的人,会对地铁上啊,公交上大家都拿着手机这件事很愤慨,觉得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些老年人会抱怨,现代人怎么都拿着手机呀。但是越年轻的人,可能越不会这样抱怨。这个可能也是一个标志吧,你离现代社会远不远。所以,有网络,有手机的世界,首先是需要去面对的。现在的生活就是比我们以前的生活多一个维度的世界。而且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多部分已经只能在网上去实现,比如玩耍,购物,阅读,交友,这些都是在网络上实现的。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安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是生活在一个不能没有网络的世界里。但是呢,又会对成天拿着手机、成天生活在网络世界里的孩子有一些不太习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网络里太长时间,会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我自己作为一个七零后,我也是从早到晚离不开手机,不管是讲课、听课、学习、交友、购物,坐车随时都会拿着手机。我们首先要承认,现代的孩子需要手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也离不开。大家都是一样的,孩子会比我们更依赖这样一个空间。
第三,只有关系才是最真实的需要。
如果家长们的手机焦虑太大,又无法缓解的话,那么孩子玩手机玩游戏的心理意义可能就大于现实意义了。手机游戏之所以这么深的进入了孩子的生活,甚至成了一种强烈的依赖,这时,游戏是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新的关系。关系,是人最重要、最核心的需要。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游戏的心理意义。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游戏已经成了孩子的一种关系。手机游戏本身也能提供和同学、同伴、朋友共同玩一款游戏提供的媒介,同时游戏本身也是孩子的一种关系,这个关系就类似于一个很懂他的人,给他心理上的支持和反应。对孩子来说,他会觉得,得到了及时的满足,得到了支持,得到了情感的安放。这和孩子在友谊上的需要很相像。
孩子对友谊的需要,对价值感的追求,对归属感的追求,很大程度上现在已经转移到游戏里面。一个孩子在游戏里能够获得自尊,价值和归属感。这种关系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完美的,可爱的,有活力的。这种正向的赞扬和反馈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很完美。
而这种关系孩子理想化的最需要的是父母来提供。孩子需要父母表现得卓越、完美、全能、无所不知,这会让孩子觉得无比的安全和信任,而且能够得到舒适的感觉,觉得和父母在一起得到平静。这是一种对父母的理想化,孩子能从父母提供的这样的关系里面摄取到力量、榜样,和安全感。如果说父母提供了这种理想化的关系,孩子就会自然地发展出向上的引导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孩子面对困难、有挑战的能力,而且能够过上被有计划、有目标、有未来的生活所指引的生活状态。
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他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朋友、伙伴,那么这个孩子的成长,我们是不需要太担心的。这样一种关系呢,让孩子会觉得有存在的价值感,有自己的真实感,给孩子提供这种非常真实的存在感。友谊,是孩子成长中,关系里面最滋养人的、最无害的关系,不至于像和父母的关系浓度那么高,可以近一点也可以远一点,现在的孩子很大一部分的“友谊”的关系,都是在手机和游戏里面实现的。
这个就是手机和游戏给孩子提供的心理上的意义。在手机和游戏里,他可以找到一些社群,一些朋友,然后也有助于发展一些关系。可以和朋友一起谈,你玩的什么呀,你怎么样啊,你看孩子们,他们的世界交谈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很多场合下,如果有孩子不懂一些游戏,或者没看过别的孩子阅读的一些玄幻小说,没看过一些动漫视频,会被同伴嘲笑排斥。同时,手机和游戏本身也会让孩子有这样一个朋友的感觉。
手机游戏在孩子的生活中发挥了这样一个功能,就是友谊的关系,本来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成为了问题,特别凸显呢?是我们父母提供的“理想化”的关系比例太少了。他在现实生活里面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支持。
第四,我们家长要改变的地方。
比如说,孩子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在交友上、在同伴的关系里面,和老师的关系里面有了困难,我们大部分家长自以为是的认为都了解,其实往往不是。孩子没有得到现实的支持,没有人理解他,他就很容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和游戏这样一个世界里面去了。这样一个世界,她更容易获得快感,而且无时无刻都在那里,手机和游戏提供的关系非常的稳固,因为都由孩子说了算。所以对孩子来说,一旦他的现实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撑,发挥作用,那么他更容易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这个手机友谊的关系里。
我们就说到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父母要如何改变?
其实这个很简单,同时您做到不下点力气和爱心,耐心,也难。就是我们要陪着孩子,真正的去懂得孩子,他的生活里面出现了哪些困难。你要看到他,亲子关系的本质就是看到孩子,看到他这个人,他有什么困难,和他一起去面对这个困难。只要能够做到看到、听懂孩子这两点,孩子是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所以,手机和游戏,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美好关系的替代品,他得不到的东西,他会利用这样一个手机和游戏来得到弥补。
如果手机成了困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时,这个时候可能是一种隐喻,提醒我们做家长的,要回头来反思,孩子是不是出现困难——学业上有什么困难、同伴关系上是不是有困难,他的内心需求是不是得不到满足,他是不是过不去!他需要逃到手机里面,去得到一些暂时的安抚。
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听到孩子的呼唤,反而去对治“游戏”,其实是拿走了孩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这个时候孩子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因为你的方向不对,他是在用花很多时间玩手机、游戏来告诉你,“妈妈,我现在有困难,我需要你的帮助”。这需要我们去看到他。因为孩子他也不会直接的向我们表达,我的哪个地方有困难,因为我们也不会这样表达,孩子也没有学会。所以说需要我们有一双能够透过表面的行为看到后面本质、对方内心呼声的这样一种能力,有这种穿越的能力。
如果说在亲子关系里面,把所有的焦点放在对付手机的问题上,孩子只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孩子威胁父母要跳楼呀,要伤害身体啊。孩子会呈现更多的身心疾病,来告诉你,“妈妈,你的方向不对,注定努力白费”。
现实的情况是,现在孩子的生活中,玩的项目也的确是比较少。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去培优了,都去玩手机了,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很难找到现实的玩伴的。不少孩子他就这样跟我表达,他说,“没有人陪我玩,除了玩手机,我可以碰到我的朋友,在生活中我碰不到”。这种生活方式的单一化呢,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家长做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从古到今,沉溺于一个不健康活动的,将会一事无成,注定背负生活的苦难心酸。
第二,我们不要把手机、游戏和他的生活其他部分对立起来,不要让手机来背锅,越是对抗,孩子就会越沉溺进去,家长也要深知,孩子使用手机,这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我们要做的是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上。
第三,家长自己要多发展一些其他的爱好,比如一家人阅读啊,看电影啊,交流啊,我们要用自己有趣味的生活方式来影响孩子的生活选择。越是没有现实生活的内容,孩子就越容易单调,更加容易在手机游戏里面去找满足。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家长来丰富,我们来提供孩子更多的选择,我们有更多的内容来和孩子探讨和交流。我们要用自己的乐趣来引导孩子的乐趣,这个也是前面说的,“理想化”父母的一个部分。所以,最后呢,我们也需要做好榜样,对吧。
比如说制定良好的生活习惯,休闲的规则,作息时间,这些都需要我们以身作则,需要去制定规则。
制定规则也好,还是说更丰富的生活方式也好,都是需要家长自身的人格健康。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怎样生活,孩子自然是有样学样的。你的生活很丰富、很有规律,很有作息时间,能够把握生活、学习、休闲的界限,那么孩子他自然而然的就会这样做。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孩子玩手机和玩游戏之前,和他探讨一些具体的规则,然后要注意的是,有规则,就要温柔的坚定!捍卫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