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心趣味讲写作十:跟着《西游记》学写作之第二回之跟着猴子学做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3356257/e5a2e06c467744e0.jpg)
一、跟猴子学学做人
今天第一个问题,我们先不学写作,先跟着这个野猴子学学如何做人。
孙悟空本是无爹无娘石头生出的野猴子,其本性顽劣,贪玩、好动、爱讲话,还任性,做事不太守规矩,也不懂那么多规矩,典型的一个没有教养的野孩子。
可是,有一点,孙悟空却表现得比谁都优秀,比谁都到位,那就是这个野孩子特别懂得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超越了我们现在很多孩子的表现。
比如: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得了姓名,高兴归高兴,礼貌一点没少
比如: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对同学也极其有礼貌,很知礼节
比如: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一句“每日如此”,可见这个野猴子学习之恭敬虔诚认真不懈,这更超越了许多同学的表现。
比如: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作,竟然做得极其认真,一句“无一不备”可以看出他做任何事都是认真的、到位的,完全没有一点野猴性。能把最不起眼的事情做好,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了不起。一个人性格外向归外向,活泼归活泼,个性归个性,但在做人做事上,必须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绝不眼高手低,挑三捡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他一干就是六七年,这实在是了不起。如果我们孩子从小能像这样,玩归玩,闹归闹,但做事认真,有恒心,这是未来成为大人才的必备素质。
当悟空听老师讲法,“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说是天性流露的表现,也说明他听得太入神太专心,以至于他得意得忘了形,忘记了自己应有的课堂纪律,竟然离开了坐位又蹦又跳,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我们现在的教室,一定会被大家认为是神经病,这首先说明这个野猴子学习是真的学进去了,学得入神了,心领神会了,太投入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学习状态,出现这样的神经病现象,老师也会原谅的。在老师同样地批评训斥之后,你看悟空的表现:解释原因,赶紧认错。
当老师问你要学什么道时,再看悟空的回答:“但凭尊祖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这真是又谦虚又低调又恭敬又乖巧。这就是一种基本的素养,虽然后面老师提出了很多建议都被他直接拒绝了,但是,在坚持自己的志向的同时,从来不失礼貌。对老师从来不失恭敬。虽然也体现了他的任性。
悟空对自己的学习目标非常坚定,绝对不会被其他的学问动摇,所以冒着被老师训斥的风险,一连拒绝了老师的多个建议。
最终被老师又打又训又遭同学报怨时,你再看悟空的基本素养: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这实在是太有涵养了,一方面是因为他悟透了老师打他的用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虽是野性不改,却又很有涵养。我们有不少同学,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很是任性顽皮,但是无论何时,不能无赖,不能没有礼貌。
当悟空半夜来到老师卧室,看到老师正在睡觉,他的表现是:“悟空不敢惊动,即跪在榻前。”——竟然如此懂事,如此懂礼,如此恭敬。
所以,读《西游记》也要学学悟空身上的品质素养。
![](https://img.haomeiwen.com/i3356257/1c932b3003ae36db.jpg)
二、《西游记》第二回里的语言描写
在本回之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物的对话语言描写了。
在平时写作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经常遇到的,那么对话描写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人物说的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特点,也就是说,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老人说出的话,与小孩儿说出的话,即使是同样的内容,语气应该是不一样的,须菩提祖师这位有威严的长辈、老师、大神仙,说出的话,说出的语气,一定是很沉稳、很有威严、非常严肃的;而孙悟空,因为是只猴子,因为有着一颗极其渴望学习的心,因此,猴子说的话,即有猴子的机巧、活泼、放肆、任性,同时也体现出他对祖师的敬畏、恭敬、谦卑,这两种几乎是相反的性格心理,在人物你一言我一语的对答中表现得非常充分,特别值得大家体会学习。
平时你在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注意到这些了吗?
写谁,就是谁,不同人的说话的语气、方式是不一样的,是受他的性格特点影响的。生活当中你有没有注意到不同的老师说话的语气、方式是不一样的,爸爸、妈妈在说话的时候,语气、性格也是不同的。班上几十个同学,虽然大家年龄相当,但不同的人,说话时表现的神情、状态、体现的语气、性格,是不是也是明显不同的呢?
只要生活中多留心、读书时多体会,你就会明白如何写好人物的对话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356257/9028154a2264331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