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散文

史存·周纪·周显王(二)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3人  刘青萍
史存·周纪·周显王(二)

(癸亥)十有一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败韩师于西山(自宜阳熊耳东连嵩高南至鲁阳,皆韩之西山)

(甲子)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魏人韩人会于鄗(《班志》鄗县属中山郡,此时为赵地。汉曰:高邑唐,为赵州柏乡县赞皇显地。)

(乙丑)十有三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赵人燕会于阿

赵人齐人宋人会于平陆

【书注】韩、赵、魏、齐以篡得国,恃其强盛,互相侵陵。今因秦用卫鞅有强盛之势,首败韩师。故相率而会。然不务修德息民,区区相结非计也。故㬪书其事以刺之。

(丙寅)十有四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齐人魏人会田于郊,僭称王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慙色。

【书注】六国称王,史迁所书先后年月不可据。迁记:齐魏称王于三十五年。然孟子见梁惠已称之曰:王岂有魏未称王。孟子称之者,葢自号为王特未与诸侯期同称王耳。史载:二国会田相呼以王,则是早称王之证。故书其僭称于此。

(丁卯)十有五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败魏师于元里取少梁

(《史纪正义》曰:元里,在同州澄城县界)

魏伐赵围邯郸,楚使景舍救赵

【书注】魏伐赵围邯郸,楚子使景舍救赵。秦用卫鞅强兵勇战,败魏斩首七千级创矣。不惩而又伐赵。孟子故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书救善楚。

(戊辰)十有六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齐侯救赵伐魏败魏师于桂陵

(《水经注》:濮渠之侧有漆城桂城,亦曰桂陵。)

史存·周纪·周显王(二)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断其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膑阴见之使者,窃载以归。田忌客之,进于威王。王问兵法,遂以为师。至是谋救赵,以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计,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鬬者,不搏撠批亢,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轻兵锐卒竭于外,老弱疲于内。若引兵疾走其都,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忌从之,邯郸降魏。魏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书注】善齐之救赵也,魏虽克邯郸而敢于齐,则邯郸亦不能有。故弗书书桂陵着其为中道截击也。

韩人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陵观廪丘,周邑)

【书注】东周,巩之封邑,非王朝也。巩私据传世不能为王室蔽,则亦等于外侯耳。故书韩人以从常例。

(乙巳)十有七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人伐魏

诸侯伐魏围襄陵

【书注】《通鉴》书:秦大良造伐魏。大良造,即大上造,秦官名。襄陵见前,魏不修德政,倚庞涓伐人国。今秦及诸侯均伐之。书以恶魏,亦恶当时兵威相凌之恶习也。

(庚午)十有八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人伐魏取固阳

(固阳,棝阳县也,在银州银城县界。魏筑长城,滨洛北抵银州至胜州固阳县

为塞。)

【书注】春秋狄之则止,书国不书人。今书秦人何也?秦固无道而魏有自取也。《通鉴》云:围固阳降之则取之也,故书取。凡言取不当取而取者也。

史存·周纪·周显王(二)

【附记】申不害,京人也。学术以干韩昭侯用为相而国治兵彊,无侵韩者。韩非,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谓不如见韩削弱,数以书谏韩王。王不能用,后秦王求之。韩使如秦,秦王欲用之。李斯、姚贾害之,下吏自杀。按:申韩之学,主于刑名。刑名非尽不可用也,必以仁义为本。仁义即道,道得于身即德。申韩惟不知道德,故专以刑名为重。史迁乃以申韩与老庄同传而谓惨礉少恩原于道德,何哉?此史迁之微辞,所谓谤书者也。道德之事,自孔孟而外,知者甚希。庄列于心性,亦有所得。然睥睨一世,肆为放诞之谈,遂入异端。老子孔子所服膺,其平生事功少见,人莫之知。仅与孔子问答数事然己足见其中正。《道德经》爲关尹喜作,罕能通其词义。庄列之徒,知尊老子而不知老子之实。遂攘此书为谈立入虚之祖,实则五千言,并无此说。自战国横议谈天雕龙之辈,大抵以离奇惝恍恣其邪说。按之实事多不可行,秦皇所以坑儒也。汉兴,其风稍息,而烦刑之后,民喜安静,故清凈之学又兴,道德也,清净也。圣人居敬行简亦不离此而弗得其正,则言道德而入于虚渺,言清凈而遂无经济。恶乎其可?汉武好大喜功,黩武虐民,信无稽之论。妄想神仙,求仙不得,好大不成。海内虚耗,乃以严刑济之司马迁,故以老庄、申韩同傅。谓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其极其究也。惨礉少恩,武帝之事也。武帝误解道德,故求神仙,仙不可致又为惨礉。后人不得其解。谓申韩即庄老之学。夫老子之告孔子也,理皆中正。夫子称为犹龙。即庄子之书,其愤世嫉俗不合圣道者固多,而亦末尝以惨礉为贵也。前人谓尚清凈久则废弛必继以严罚,以此解原于道德之意,亦近是而实非也。圣人以道德修身,即以治民恭已无为。未尝不清净而非俗所谓清凈也。礼乐法备巨细悉,周非并不用刑名,而非俗所谓刑名也。老子之道德,即未必如孔子,而不徒清浄,则观其言礼而可知。史迁云: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若以道德为《道德经》五千言,无惨刻少恩之说也。此义不明,务刑名者,昧恭已避清凈之说也。言仁义者,务姑息避惨刻之名也。若不剖厥源流,贻害伊于胡底。旧史大书:韩以申不害为相,葢志刑名之始也。然卫鞅己是刑名不害,又出鞅下殊不足书。至韩非《说难》,史迁录之。然不出策士气习,试以孟子语宋句践之言律之,其失自见彼其所为。若老子之蓬虆而行庄子之不受楚聘,岂能之哉?而谓其原于道德不亦谬乎?又韩昭侯有敝袴命藏之,侍者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嚬一笑,今袴岂特嚬笑哉。必待有功者,夫不轻嚬笑,所谓非礼不动也。岂不嚬笑哉。一袴耳即赐左右之有功者可,又何待焉。此似是而非之见。

史存·周纪·周显王(二)

作者:刘沅(字止唐)

录入:太极生

点校:刘青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