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乡土故事散文

校门口的牛杂小铺

2018-01-30  本文已影响97人  c72577db7ae9

似乎大多数学校门口都会聚集着一些小吃摊点或者零食店,而且生意都不会太差。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门口就有不少这样的摊点,卖糖果、冷饮和其他零食的小卖部,卖炒田螺的简易小铺,卖酸野(各种腌制的蔬菜和水果)的三轮车,卖甜的品凉茶铺,卖牛杂串的小铺,还有一些流动性更强的摊贩,比如卖棉花糖的,卖烧烤的,都是一个炉子就成了一家店。

出于食品卫生考虑,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同学们在校门口的摊点买吃的。但是那个年纪的“小馋猫”怎是一条纪律就拦得住的呢?放学的时候,各个摊点前还是围满了拿着零花钱的小学生。

其中,卖牛杂的那几个小铺最受欢迎。熬着牛杂的大锅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远远就能把 “小馋猫”们连人带魂地勾过来。

最受欢迎的牛杂小铺是离校门口最远的那家,在一个巷子口。小铺由一块大大的红白蓝尼龙布撑起,一个铁皮箱推车,上面夹着牛杂的锅,摆着调料和青菜。旁边有一张木头方桌,两张长凳和几个小板凳,平时会有一些大人和一些假装是大人的大孩子坐在那儿吃牛杂或者米线,我们低年级的孩子一般不敢坐那儿吃,怕被老师逮着,都是拿着串串边走边吃。

铺子的老板娘身材微胖,为人爽快,喜欢和路过的街坊聊天,经常去光顾小铺的人她会记得,有时候会给我们多加一小块萝卜。我们私底下都叫她牛杂阿姆。

如果我要买牛杂,一般都是直奔牛杂阿姆的铺子,只有在她家的铺子过于拥挤或者已经卖完的情况下,我才会勉强考虑其他家的牛杂。

别家的牛杂店主为了多挣钱,都会一边卖点其他吃的,比如爆米花、凉茶、芝麻糖……只有牛杂阿母家的铺子只卖牛杂,而且味道最是地道浓郁。

熬牛杂的大锅置于铁皮车的正中央,八角、桂皮等汤料被裹在一个白色的网兜里熬着,所以汤水依然比较清澈,但香气四溢。清汤轻微的翻滚着,锅里熬着白萝卜、油果,串成串的牛肉丸、牛肺、牛筋、牛肚、牛肠、牛黄喉……大锅的旁边并排放着三大碗酱料,酸辣的、辛辣的、不辣的。酱料是每家铺子的杀手锏,酱料赢了,生意就赢了。我最喜欢酸辣的。

平时我们吃的最多的是白萝卜,因为便宜,一毛钱一大块或两小块。牛杂阿母人大方,有时候会给我穿上三小块。把用竹签穿好的萝卜放进酱料碗里浇上酱料,尽可能多地过裹上酱料中的香菜和葱末,萝卜离开酱料碗时还滴着酱,一口下去,被炖得软烂的萝卜夹杂着牛杂汤的鲜香和酱料中的酸辣,味蕾全部苏醒,又辣又过瘾。

有时想要“小奢侈”一下时,我们也会买一两个油果(方形的油豆腐)。也是一毛钱一个,但是油果的体积和萝卜相比,显然油果更贵一些。牛杂阿姆总会挑已经煮透的油果给我们,如果油果刚下锅不久,她宁愿让我们再等等,因为煮透的油果口更入味。牛杂阿母用又长又粗的筷子把油果夹进漏勺,再压一压把油果里的汤水挤干,串到竹签上,然后我们可以自己蘸酱料。

刚刚被挤干的油果放进酱料完以后,又重新吸饱了酱料,金黄的外皮里,蜂窝状的豆腐里子和我最爱的酸辣味酱料完美结合,要轻轻地咬,不然汁水和酱料飚出来会很烫。小心翼翼地咬一口,多汁又有一点点嚼劲,比白萝卜更入味。

如果能攒到三毛钱,那就可以来一串牛肺。被切成小方块的牛肺整齐地串在竹签上,已经被炖得软滑,就着酱汁嚼在嘴里,那种吃到肉的满足感和吃萝卜豆腐也是不一样的。

邮费是最便宜的肉串,其他的串儿就是五毛钱的了,我很少会吃。五毛钱是一顿早餐的钱。偶尔,在我考试成绩比较漂亮,妈妈心情又比较好的时候,我会央求妈妈到学校接我,然后给我买上一两串牛肉丸子。那种牛肉丸子跟现在我们吃火锅吃的那种乒乓球大小的牛丸不一样,只有小枣子那么大,口感弹牙,夹杂着肉香,每串只有五个,对于我来说可以算是奢侈了。那么丁点大的牛肉丸我还要分成两口吃。

牛杂铺除了这些串串还有牛杂粉。有三种,米线、宽粉、红薯粉。五毛钱一份,有时候钱不够,牛仔阿母也可以只收四毛钱然后做小份一点。上到四年级的时候,我的零花钱有所增长,我也是吃得起牛杂粉的人了!

我最喜欢吃宽粉。青菜可以挑, 有生菜、白菜、西洋菜和空心菜等。牛杂阿姆会把整条的卷铜粉用剪刀剪成小段,放进漏勺,再把漏勺放进煮牛杂的汤锅里,同时也往锅里扔进几段青菜,一边烫煮一边搅动粉段,粉段散开,就成了宽粉。宽粉和青菜捞出,放进碗里,浇上一大勺喷香的牛杂汤,然后由顾客自己加酱料,想加多少加多少。我喜欢加两勺酸辣的和一勺咸辣的。

我们一般会打包一边走一边吃。一来怕坐在那里吃被下班的老师看到,二来怕耽误回家的时间爸妈问起来不知道怎么搪塞。于是,放学路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群小孩,两手提着食品塑料袋,塑料袋分别勾在两手的小拇指上,这样不耽误右手拿筷子。夹起一筷子牛杂粉,头往塑料袋口一低,快速嗦一口,然后抬起头继续走路。

牛杂汤也是很美味的,可是拿塑料袋吃的时候怎么喝到汤呢?吃货的创意是你无法想象的。我们把牛杂粉吃干净以后,一只手把塑料袋口抓紧,不让袋里留有太多的空气,把袋子抓成一小个鼓鼓的真空状的小袋,然后咬破一点点,就那么吸着喝汤。这个方法是小伙伴教的,现在想起来一就忍俊不禁。

有一次,我们放学大扫除出来的晚了一些,竟然看到几个老师也在牛杂小铺上吃牛杂和牛杂粉。说好的不能在校门口买东西吃呢?第二天,同学们中间就流传了一个秘密:老师也吃牛杂。

后来,我们小学毕业了,不能常常光顾牛杂小铺了。周末有空的时候,回想起牛杂的美味,我还会骑着自行车回到小学校门口去吃牛杂。

有一天,我发现牛杂小铺的老板娘换人了,牛杂阿姆不见了,换成了两个面善的阿姨。在听阿姨们聊八卦时得知,牛杂阿姆离婚了,搬到了城市的另一端,所以将这个牛杂小铺转让给了平日里比较要好的两姐妹。好在牛杂的味道没有变,牛杂阿姆把做牛杂和酱料的配方也传授给了两姐妹。

再后来我也搬家了,人也长大了,再没有去看过牛杂小铺。

多年以后,街上开始出现了一些连锁的牛杂小吃店,招牌上写着港式牛杂。店里飘出的阵阵香味也会吸引我走进去。味道和牛杂阿母的牛杂非常相似,只不过不是牛杂串了,而是一小碗一小碗的牛杂,用筷子吃。虽然也非常好吃,但是总觉得少了小时候吃牛杂串的那种乐趣。

听说常点“喜欢”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哟~码字不易,谢谢鼓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