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6
项目式学习是当前全球教育创新的一个热点话题,正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开花,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它从哪里来,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这种学习如何设计?如何评价?它在学校中呈现何种样态?如何操作?请与我们一起走进项目式学习。
拉克雷西亚 • 特伦斯(Lacrecia Terrance)老师带着八年级理科班的学生们在做一个项目研究,旨在探究为什么当地有这么多居民患癌症。
在收集了整个城市的相关信息后,他们重点对癌症患者比例最高的地区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地区周围有好几家化工厂,而当地空气质量测试表明,有害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从邻近的化工厂中释放出来。学生们结合整个研究过程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并在项目结束后向当地工厂的工人提出了可行的建 议,以帮助降低居民生病的风险。
这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案例。类似这样的学习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在全球的课堂上呈现着。这些项目主题既真实,又吸引人, 还和学生的生活相关,学生围绕着这些主题去探究并解决问题。
围绕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知识和成功技能,项目式学习包括7个要素:
(1)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持续探究;
(3)真实性;
(4)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
(5)反思;
(6)评价与修改;
(7)成果公众展示。
项目式学习最早源自约翰 • 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思想,他反对传统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主张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情境中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做中学,这为项目式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最近数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在网络环境下探索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也成为项目式学习发展的趋势,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