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七)离娄上篇3——反求诸己①:原文注释4
【原文】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①也。’涕出而女(nǜ)于吴②。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③。上帝既命,侯于周服④。侯服于周,天命靡( mǐ)常⑤。殷士肤敏,裸(guàn)将于京⑥。’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⑦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⑧
【译文】
孟子说:“天下在轨道上的时候,德行低的接受德行高的安排,才智少的接受才智多的安排;天下不上轨道的时候,力量小的被力量大的支配,势力弱的被势力强的支配。这两种情况,是天意所定。顺从天意的可以生存,违背天意的将会灭亡。齐景公说:‘既然不能命令别人,如果又不听从别人的命令,那就走上绝路了。于是流着眼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去。现在,小国效法大国,却又耻于接受大国的命令,这就如同学生耻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一样。如果真的感觉羞耻,最好效法周文王。效法周文王之后,大国只需要五年,小国只需要七年,一定可以得到天下的政权。《诗经·大雅·文王》上说,‘商朝的子孙,数目何止十万。上帝既有命令,都向周朝归顺。都向周朝归顺,可见天命没有一定。殷朝的官员,不论俊美的聪明的,都要执行灌酒的礼节,在周朝京城助祭。’孔子说:‘仁德的力量,不在于人多。国君爱好仁德,就能天下无敌。’如果想要天下无敌,却又不行仁政,就好像拿烫的东西时,不先冲一下手一样。《诗经·大雅·桑柔》上说:‘谁能拿烫的东西,不先洗个手呢?”
【注】
①物,事。格物致知,不该去格竹子。
②齐景公为了与吴王阖庐结盟,忍痛嫁出自己的女儿。据《说苑·权谋》,齐景公惧怕吴王阖庐伐齐,不得已把女儿嫁给阖庐。送别女儿时,哭着说:“余死不汝见矣。”女:动词。嫁女。
③其丽不亿,丽,数。亿,古代以十万为亿。
④侯于周服,“侯服于周”的倒文。侯:乃;于是。服:臣服。
⑤靡( mǐ),没有。
⑥殷士肤敏,裸(guàn)将于京,肤敏:美丽而敏捷。肤:美。敏:疾速,这是意聪敏。裸将:为将裸的倒文。将,助。裸,宗庙祭祀的一种仪式,把郁鬯(chàng)酒浇在地上以迎接鬼神。
⑦执热而不以濯,执热,手拿热物。濯,用冷水冲洗。
⑧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出自《诗经·大雅·桑柔》,周大夫芮良夫因谴责周厉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陈述救国之道而作。逝:发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