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12~自卑与超越
一
周日去爬山了,是那种手脚并用,连滚带爬的那种。
上周四尚恩给我发信息问我,你进入超凡户外活动群有2年了吧?我说,是的。问:是不是也要有个首秀溜溜腿了?我回答:是的。尚恩说:到群里接龙吧。就这样我进入了周日的尖垛平垛爬山群里。
这个爬山群真的是我从小到大见识到的最落地的驴友群了。群主刺客是一位大小伙子,大长腿,很有个人魅力。因为初次爬山,尚恩特地给我引荐崔老师,崔老师不但教我怎样攀岩还保护我安全,一位特别健谈的资深驴友。上边是悬崖,下边是峭壁,沿着石壁的凹凸往下。崔老师在我前边做示范,告诉我他的脚落在哪儿我的脚就放在哪儿,我战战兢兢的模仿着,但是腿却不听话的抽筋了,每一步都走的那么艰难。这时崔老师在下边,用手扶着我的腿帮助我找到落地的点,然后告诉我下蹲身体,另一只脚下落到另一块岩石落点上,就这样交叉进行,终于下到了实地。
距离不长,但是对于我感觉好长的时间啊!这时只想做在地上一动都不要动了,有点缺氧和头晕。
手指上被荆棘刺的全是刺,一摁就疼。下山的时候,两条腿有些哆嗦,崔老师教我斜斜身子往下走,可以减轻膝盖的承重,保护膝盖。鞋带不小心开了好几次了,刺客蹲下打开自己的鞋带,教我如何系鞋带不开。感受着大家的帮助,不时被小伙伴们鼓舞着、表扬着,被一群大爱的人就这样滋养了。
今天听自卑与超越,还没听完课程,笔记也没有整理完,就迫不及待的给尚恩打电话。我想说什么都忘了,但是明明感受到杨老师在今年领着我们攀登了一座心灵之山,那些心灵深处的谷底、悬崖、峭壁我们不曾知道的地方,当看见那些伤痛不由自主泪流满面。但是这从这一课杨老师已经慢慢的引领着我们从谷底走出来了。
虽然走过一程又一程,很远也很难,还好有杨老师在前边,我们已经可以顺着脚蹬一步一步的走出来了,“爱”的曙光分明就在眼前,我已经等了许多许多年!
二
结合深耕12自卑与超越,杨老师和表哥,杨老师和大姑父和老师。同样都会产生自卑,为什么想起表哥就会有动力,就会想好好学习。想到长辈、想到老师,想到权威,就会害怕、逃避,不想面对。虽然没有直接顶撞,但是在内心深处的排斥,已经让自己没有能力去配合老师和大人的话了。
这两者的区别,和表哥在一起,表哥从来不嫌弃我,我也不嫌弃他,我们俩彼此欣赏陪伴。因为表哥是城市孩子,所以我也想成为吃商品粮的人,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到城里和表哥一起玩;
面对大人和老师,虽然我懂得他们为了我好,但是他们批评我,打击我,让感受到被压抑被否定,感受不到尊重,他们的话我不敢表面反驳,但是我的心里就是反抗,所以不听话也就自然而然了。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爱是一种积极行动的力量”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让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的翘起嘴角,让你可以慵懒的豪无羁绊的坦露自己,而且在坦露自己的弱处的时候特别安心,并且会不由自主的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可以更好的,并付诸行动!
又有哪些人一听到他说话,就会让你如坐针毡,让你如临大敌,你只想逃避远离,什么他说这说那,一概听不见,只想让自己或者让他遁失。
你喜欢哪一种人?你想成为哪一种人?
三
杨老师讲到,看到自己内心的自卑并且能够讲出来让它见光是一种能力,真正处在自卑情结里的人,他表现出的是证明自己的不自卑。
自卑情结是一种深植于骨子里的不配得感,别人说你好看,你会不由自已的说自己不好看;别人说你说话好听,你会摆摆手不敢承认。无论别人如何说你好,你都不相信。同时也不敢和别人链接,也没有勇气对别人表达感受或者期望。你本能的拒绝和别人的链接,在行动上产生不了动力,N年后仍处在困境中无力自拔。
所谓的自卑情结就是一个人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感觉到无能为力,并产生情绪上的困境。人一旦处在自卑情结中,就会失去向上的力量。外化为对安全的建构,对不行动的解释,对自己找各种措辞。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知,建立在弗洛伊德理论的“怀疑与批评”之上,弗洛伊德描绘了个体冲突,忽视人生的意义。而阿德勒把人的心灵看做一个整体,我们都生活在意义本身,体验事物、对生活的意义。认为人是自己意向性呈现的过程。
萨特认为人生不外乎是他自己意图会成为的样子,是他自己意向性呈现的过程。意义感是和对象联系在一起的。
阿德勒把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以社会文化定向的本我(群体之我,意义之根),解构各种各样的问题。
四
自卑情结和自卑是两个概念
自卑情结是我们容易陷进去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某种困境。你陷进去了,意动指向自己时,你就会认为自己不行,认为自己难看,认为自己有缺陷,它是你意动的结果,它是群体文化互动的结果。若是你把它放到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看,有的人因为身体有缺陷,甚至自己认为自己个子矮也是缺陷,就会陷入情结中,自己没有办法成功,为自己建立一个牢笼,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自己没有成功,抱怨社会险恶,埋怨自己没有勾心斗角的行为,把社会归结为丑恶的。不去进一步发展自己,降低自己的欲望,认为小富即安就行,另一方面还认为富人居心不良。进入这样的情绪中丧失勇气和行动的力量,终生都会冲突和矛盾。
自卑是一个中性词,是人对自己有限性的觉察和认知。若是人认识不到能力的弱小,不能臣服于自然,看到一头野猪也敢上前搏斗,那就麻烦了。人在面对自然环境中,会有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让你对自身有限性的基本觉察和感知,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自卑感,若是没有这种自卑感,在面对高于我们自身能力的问题上,就会失去自我认知和判断。所以自卑感是一种人对自己的自然保护,他并不是什么坏事。
佛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解释了人的趋同性,人是如何陷入趋同情结里的呢?
一般人在非意识的情况下,内在会趋使一种自卑的力量(无意义感),促使我们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而想象着去顺从依靠别人,组织或者大自然以外的任何力量。趋同导致我们努力符合他人期望的方式来增加我们的自信心。例如,在领导面前努力表现,让自己与他们期望的样子一致,会把我们对自己的身份弱势下去,把自己很多的欲望和需求压下去,在这里边获得安全感的补偿。然而我们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把我们导向另一个困境中去。因为骨子里对权威的趋同、顺从、服从、惧怕,在权威面前就会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对自己能力弱小的无力感。
五
人都会有自卑感,但是会产生不一样的意动性,同样是自卑感,为什么一个会让你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情绪的网中,让你丧失行动力;一种让你更有力量,创造一些连自己都不可思议的力量?
我在和大家爬山的过程中,因为我是初次,别人都是资深驴友,所以我会内心产生恐惧自卑,但是在大家无条件的帮助和鼓励下,大家共情到我,谈起他们第一次爬山的情景,被他们表扬的我很厉害,所以在接下来的攀岩中,我萌生了可以超越我自己想象的力量,把一些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我本来是有恐高症的,似乎也没有了。但是单位领导对我工作的否定和打击,让本来我能够做的工作,也突然产生了畏难情绪。在面对领导的期望里,产生了对权威的恐惧。
阿德勒在观察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个体最有效的合作意愿和能力来判断他们的心理差异。产生的意动性是指向合作还是指向分离?
阿德勒发现一般合作能力低的人,是失败者的共同特点,往往让人丧失成功的动力。
假如我们喝水吃饭会获得一千个单位的能量,能力弱的人就会用这一千个能量结自卑之网,在面对自卑问题时无能为力,继续结网。还有一种人在面对棘手问题时,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有限性,就会想办法行动!用一千个能量行动而不是结网,不用牺牲需求的方式,而在这个网里获得安全感。
年前部门领导找我谈话,安排我到一个我不想去的岗位,我没有答应。我将自己的理由和需求和领导谈清楚了,也共情到了领导的苦心,但是我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坏的结果我已经想到,而且能够承受。所以这段时间在没有安排我工作的时间里,我每天按时上下班,只不过在上班时我听课学习,情绪一点都不纠结。而且这段时间是我心灵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意动与什么有关系?
主要看“行为是指向合作,还是指向对抗分离。”
两种情景,恋人之间朋友之间,因为看到对方的优秀产生自卑,但是自己会暗暗使劲,让自己也成为和你一样优秀的人;电视剧《人世间》冯月喜欢表哥,表哥考取了清华。于是清华就成了冯月的人生目标。用行动去努力、去拼搏,我知道我现在离清华的差距,但是我会全力以赴。
还有一种自卑,我知道你对我好,但是你对我的努力视而不见,你只想让我一次比一次更好。我努力的做到你期望的样子,但是你仍然觉得我没有尽全力。所以我越来越抗拒你的说辞,越来越排斥你的行为,我知道在你眼里,我怎么努力你也看不到我的好。所以我放弃了。
弗洛姆说不一样的的力量,那么支撑这个不一样的力量的支点是什么?
“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使人与人结合,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同时又使人对自己保持了忠诚,保持了对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
六
董博士把人的情感分了3种,亲情、友情、爱情。
亲情的意动指向结网。
友情的意动指向行动,依靠行动克服自卑感,超越没有实现的目的。
一段没有杂质的情感,可以帮助你超越自己能力的不足和有限性,甚至会超越恐惧。
在一份纯粹的没有杂质的爱面前,彼此都能包容和欣赏。在他面前不用隐瞒任何缺点,你感觉自己就是安全的,不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进入一种最单纯的心智模式,你有了一种事先认知的美好。当你在一个人面前一直表现美好的时候,你就爱上了这个人。
若是这样一份情感放在家长和父母身上,放在朋友、恋人身上,就会帮助对象走出自卑情结,产生意动,不断超越自己。
所以说,爱是自由的儿女,它在承认你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产生意动,让人产生力量和勇气,克服人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推动自己一次一次走出自己的安全区。人在爱里,是被允许的、是创造的、也是会停留的!当你感受到爱和意义的时候,就是你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时候!
爱的几个误区
1、我们把爱等于被爱,认为有人爱你就是爱,没人爱你就没有爱!
2、因为物质高度发达,把爱当成一种物质交换,以利益为纽带。
3、认为爱就是言听必从,从中获得安全感。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产生驱动,使人陷入自卑情结。
当爱进入误区,就不会产生积极的力量,就会导入分离。
如何修炼提取纯粹的爱?
1、减少功利,减少以市场原则为价值的交换。
2、对人付出不要老期待回报。
3、面对权威不放弃自己,不产生趋同。
爱的越纯粹,越没有功利,爱的越独立,爱的越完整,爱的越不求回报,爱就爱了,它反而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让我们可以将能量转换到行动上,转换到真正的成长自己,超越自己上边去!
每个人的成长从小到大,你是用一生去结构安全感,还是不断的去行动,在过程中不断的获得更大的安全感?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着我们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是哪样的人呢?请内观自己,告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