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育儿在路上

讨好,还是反抗?更重要的是更好的做自己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47人  小白兔的奶糖工坊

夜深,看着群里有妈妈问起和婆婆及妈妈的关系时,我突然想起自己月子里的发生的一件事:

那时大概是儿子20多天,婆婆产前从来没有来过我家,月子里说要来帮忙带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个有些陌生的家人同住。实际上,她对孩子、对我都很好,会很顾忌我的感受,也很照顾我的生活。但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她很担心我会不会太累,于是孩子一哭就抱走去哄。

我虽然理智层面是很能理解的,但是,那个时候,母婴共生的力量却让我难以忍受这样的举动。而此时,月子即将结束,老公出差去了国外,我无人可以倾诉,只有哭着对妈妈说,为什么婆婆要来呢,他总是抱着孩子,我不爽。

妈妈问,你为什么不爽,孩子总是你的,怎么会不请你呢?

我答道,因为我不希望她和孩子的亲密度,高于外婆。

当时我并没有深思这件事,出了月子没多久,老公回来了,承担起了晚上的大部分事,我对于婆婆的敌意也就过去了。

这件事就一直一直被压在了记忆里。

刚才,看到有妈妈问,“我妈妈要回去了,可我不希望婆婆来带孩子,怎么办”时,我的脑海里,没来由的,这件事又撞了进来。

我静静回忆了一下当时的感受和事情的经过。突然发现了一些有点古怪的地方——

实际上,我一开始不爽婆婆的原因是,她的出现破坏了我和孩子在生命早期的共生状态。

那为什么,当我回答妈妈的问题时,要把不爽的原因建立在“奶奶不该比外婆更亲孩子”上呢。

是不是,我的理智认为,如果我承认自己认为奶奶抢走了孩子,是会被指责的?

又或者,是不是我在用让嘟宝和外婆更亲密这件事,来变相的“效忠”母亲?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我发现自己会下意识想要讨好母亲了。

从小到大,如果我的意见和母亲的要求不符,那么母亲就会和我陷入冷战,是的,大部分时间他不会打我,而是不和我说,甚至没有眼神的交流,当我当成空气,这种感受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于是我会主动求和,用尽一切方法讨好他,而他则高高在上,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决定要不要放过我。

长大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减少,甚至当我外出求学,不会直接和他接触时,我依然会陷入类似的情况:

比如,如果我因为自己的想法,选择了和母亲要求相悖的事,那我也会有自责的感觉,甚至不安烦躁,最终也没法把这件事好好做完。

同样的,如果我做一件事,是因为母亲要求的,那么我即使本身对其很感兴趣,也会消极怠工,尽力拖延。

而这种情况,在有了孩子之后,变得更加复杂。

在有孩子之前,我是以自己为代价去挽回的,比我会去求和讨好母亲,或者做一些违背自己的心意但可能母亲喜欢的事。

但是有了孩子之后,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事,思考了很多事,随着我不断去思考自己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求和讨好一度被我认为是一种耻辱,于是我一方面反抗自己的下意识反应,不去做任何讨好的举动,另一方面,我会下意识的让孩子代替我亲近母亲。

这种情况反复出现过不少次,我甚至有的时候,会为了讨好母亲,而压抑孩子的情绪表达。

不过,现在我和母亲分开住,随着距离的拉开,我也愈发感受到了内心对他的痛苦感情,是那种,暗自愤恨的情绪——为什么每次先求和的人都是我呢,为什么你似乎总是一种高高在上,万事皆无错的样子呢?

越是陷入这样的回忆的情绪,便越是下意识的想要用远离来保护自己。

不过,好在有言道“远交近攻”,或许距离真的可以减少应激源,所以,现在我不会再经常陷入这样的情绪。

只是一旦遇到了什么事,就下意识地认为是自己的错,总会陷入一种“战逃”反应,这依然无法改善。

这或许是未来的日子里,我需要继续努力调整的地方。

自从有了孩子,随着亲子关系中的思考深入,我看了不少关于“中毒父母”和“原生家庭”的书,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只是炒作出来的,但是我发现,有些情况是真实存在的。

我很多时候,在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中就处于一种非常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里:

一方面,我不希望自己重蹈母亲的覆辙,做一个冷酷的母亲,我希望可以更多的照顾好我眼前的这个孩子。

而另一方面,当我被孩子刺激到的时候,我却又在心里怒吼和嫉妒,为什么你可以想发泄情绪就发泄情绪,到头来要我来哄你!然后我会特别特别生气,然后让孩子离我远一点,而孩子则因为恐惧而更不愿意离开。

然而一旦冷静下来,我就会意识到,我生气的并不是孩子啊,我真正生气的是母亲……而孩子,只是我无力处理自己愤怒的挡箭牌罢了。

每当此时,我会猛然警醒,看他眼泪汪汪的样子,然后向他道歉,对不起,其实是妈妈自己的情绪没有处理好,并不是你的错,你只是想和妈妈在一起罢了,妈妈不该为此吼你。

孩子啊,真的非常愿意包容我们这些错误,每当此时,他总会和我说,妈妈,没关系,然后默默抱住我。

听到这话的我,鼻子总是酸酸的,然后默默拥抱着他。

哦,孩子,谢谢你的包容。

想起最近听到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在做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的做自己”。是的,这个真实的自己一直都在那里,等着我去发现,等着我去唤醒。

我知道,虽然我道了歉,还是会给孩子带去伤害,但是我想他也会感受到,妈妈愿意和他一起继续努力,和他一起成长。

让我们一起,更好的做自己!

2018-12-0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