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第二十二章:一声长叹
王爷退朝后,到家就把今日在朝堂之上的所见所闻,尤其是皇后的亲哥哥,在朝堂上大闹一事,连同他的嚣张,与禁卫军都出动了,当时那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都详细地讲给了王妃与女儿听。
哪知道王妃听后,发出哎-哎一声长叹。王妃的这一声长叹,打破了家里的宁静与祥和的氛围。王妃也是个乐观的人,平日里而言。怎么就今日反倒这么不开心,你看看她的眉心紧锁,就知道是心事沉重。那么王妃的这声长叹,究竟是为何呢?
还不是萧卿在没有当皇上时,前几天专门过来王府说的那些话,表明他的心迹。这事关系到女儿的终身幸福,她心里认为这事儿必须得慎重再慎重考虑啊!万万不可马虎行事,毕竟这是关乎到女儿终生的大事。若不然,吃亏的可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果一着不慎便是耽误一生,到那时候说啥啥晚。
毕竟当时,也还是处于封建社会。人们对于婚姻的意识,还没有提高,认为女人是婚姻里男人的附庸。大家普遍认为,女人只要是结了婚,那就是婆家的人,就是死了也是婆家的鬼。如果反抗,也是得看看是谁再说,一般女子很难能够摆脱婚姻里的不幸。一旦分离,就会牵涉很多方面的事情。毕竟离婚的事情,在人们看来不但要丢了名声不说,也是为世俗所不容的事情。封建社会的女子啊,出嫁了就是遇人不淑,也不敢声张,忍辱偷生的,自然就成了可怜又可怜的人呐。
今天王爷下朝后,回家说的这些话,想到萧卿,令她有很多担忧之处。她这也是真为女儿的幸福着想,真不是多余的担忧。试想想,普天之下的父母,哪有不为儿女的前途,幸福着想的人呢!王妃作为一名母亲,面对的又是皇家的求婚,于自己家族而言,表里可能看到的是一时的荣光,或者几代的富贵,可是实质上却不是人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纯粹。哪些表面上看起来好似一时风光无两,凭借女儿婆家给予的荣耀,哪一个不是背地里踩着别人的血肉或者生命,委屈,甚至勾心斗角才得来的。
王妃娘家也是官宦人家,自幼把所谓的“富贵”就给看得十分通透。王妃命好,嫁得了王爷这个夫婿。王爷专情于王妃,一生不娶其他女子为妻妾,这只是王妃的幸运所在,并不代表天下女子都能遇到这样的幸运。
综合起来,王妃的担心有以下几方面:身份上的变化。前几日的萧卿还是王爷,如今他的身份变了,王爷摇身一变就成了今日的皇上。或许会成为将来的女婿,小痴的夫君。前几天还来这里,请求他俩把女儿托付给他照顾终生。他真的值得托付吗?假如托付了,小痴可会有幸福可言?
其次,自古以来,帝王都薄情。哪个皇上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大小老婆会有百十号人。小痴自从遭遇后变得对感情很是淡薄。她每天就知道陶醉在花花草草,蜂蜂蝶蝶这些大自然里。家里就只有王爷王妃,父母自然疼她。与下人们没有利益冲突,又待人宽厚,自然是融洽。她只有写写文章,喝茶的兴趣,并且坚持不断,乐此不疲。可见,女儿生活简单,并没有过多的奢望要求。
女儿单纯的内心,没有过多的受世俗的浸染。女儿每天过的是恬淡无欲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时候这样极好,但是一旦嫁到宫里,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复杂很多。那时候,她每天都得面对许许多多,随时会给她争夺男人的女人们的战争,甚至可能陷入这种令人烦恼一生的漩涡里。小痴的头脑单纯,可是作为父母,她不得不考虑这些。
若是皇上专情还好说,可能不会亏待于女儿,但是专情就会造成雨露不均沾,招来后宫嫔妃的嫉恨,也会招来是非。皇上一旦无情,那些被小皇上宠幸的女人若是再挑事儿,恐怕不善于心机的女儿在深宫里,别说与别人残酷地争宠了,恐怕就连自身安全都成了问题,女儿的将来又有啥幸福可言?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日子,别说对小痴就是对任何女人,也都是一种感情的折磨与残酷的禁锢呀!王妃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头疼,不由得长叹一声。
入了宫的女子真可谓:一朝入宫深似海呢!那些打破头都想往皇宫里钻的可怜女子们,也不知道心里究竟是咋想的。或许她们有着飞上枝头变成凤凰的华丽梦想,她们可能不知道深宫生活的实质,又是如何的残酷无情。
王妃夫妇之所以没有当即答应萧卿的求婚,是因为当时的她与王爷还没有事先摸清先皇上与萧卿母亲的啥立场,也没敢贸然答应萧卿这样的请求,这也是有多重的顾虑呀。虽说萧卿这孩子,重情重义这块儿也不是啥缺点。那时他是王爷,最多也就娶两个老婆,一个王妃,一个侧妃。如果小痴嫁过去,只能是正妃,也不会受啥委屈。可是现在问题是萧卿不再是王爷了,那可是皇上呀。“伴君如伴虎”,没有经历过这样真实感受的人,是说不出这话来的。
那时的王妃哪能料到,今天的世事局势变幻得这么诡谲云涌,更没想到,当今正盛的皇上,会得了这样的怪病,每天用药也还是一直不见好转。说是中风时发现有些晚,抢救时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只能是这样的结果,没有偏瘫就算最好的结局了。
昨天他们一家还去宫里看望老皇上,他还是那样的嘴歪眼斜的,看起来精神头儿,还不如他如今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呢!但是脑袋不混沌。他的精神头看起来,真不如他八十多岁的太上皇老父亲的精神矍铄。你看太上皇整天都笑呵呵的,好像一个长不老的老顽童一样。那么年龄大的一老人,人家的脑袋在办事时,思路却是十分地清晰,真令人罕见。这世间的事情啊,还真是令人捉摸不定,匪夷所思。
就像这萧卿,父亲一得病,自己一边忙着照顾父亲,一边稳住朝中局势,还真是不容易,每天活得也真够累的,令人不由得心疼,这孩子!就连他母亲也因为近段日子以来,每天陷入操心他父皇病的琐碎。每天不得不尽力本份,守在床前端茶送药的,尽心尽力,显得比先前憔悴了很多,脸部明显削瘦许多。
她在丈夫生病后,每天亲自伺候床前,比其他都想躲得远远找清静的嫔妃们们厚道很多。此外,有时还要带他到外边走一走,康复下肢,不要神经坏死。静妃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六宫也多少得费心打理,皇后正因为自己儿子的事情,对生病的皇上也多有怨恨。因此,不愿意多来看望,也不想积极地打理后宫,事务自然的都落到了静妃身上。
因为怀着目的去探望,也不便在那时那地方说出儿女们的婚事打算,及征得生病的皇上与她的意见,因为不合时宜。
小痴对萧卿也不见得多么的热情,这是好事,说明不是非他不可,这一点上还有转圜余地。这是因为她自己的人生遭遇,改变了她当初的脾性,小痴当初可不是这样的。当初的小痴是活泼可爱,至情至性,对萧卿打小就腻歪习惯了的。
哎--,夜深了,王妃房里又传来一声长叹,她把对女儿的担忧讲给了王爷和女儿听。她俩都劝慰王妃不要多想,车到山前必有路,事情总有转圜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