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方法32

2023-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井蛙读书
        第九章 参加奥数比赛的前前后后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美国)陆登庭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苏联)玛克西姆·高尔基
        44.适时松手,才不会折断翅膀
        有句话说得极好:你曾经折断了我的翅膀,现在却怪我不会飞翔。许多家长总觉得孩子不懂事,因而凡事替孩子代劳。这么做似乎很有担当,但从科学管理角度去看,这种事必躬亲的管控反而会适得其反。
        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在2011年发表了一篇“在压力下窒息”的论文,它用大量的数据表明,管理层的监管频率越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就越差。管理企业是如此,管理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尤其在孩子叛逆期,家长如果不适时松手,孩子就可能以最糟糕的形式发泄不满。我知道的极端例子中,就有一位家长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最后放弃了上大学。还有一位家长非常重视教育,让孩子从小立志成为外科医生。上高中后,孩子对家长的高压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家长在无奈之下也做出了妥协,告诉孩子只要当医生,将来干哪个科都行。家长终于等到了那一天,看到孩子从医学院毕业。可强扭的瓜不甜,孩子工作后一直闷闷不乐,最后来了个先斩后奏,离开了医疗这一行业。果然,天下没有赢得过子女的父母。因此,与其以后两败俱伤,父母倒不如先学会让自己松手,多给孩子成长和选择的空间。
        当然,凡事都是知易行难,学会松手需要智慧和磨炼。我儿子上小学五六年级前,一直算是比较听话的孩子。我看他平时学数学蛮轻松的样子,有时就择机给他讲解一些有趣的东西。儿子觉得数学蛮有趣,就一直高高兴兴地跟着学。但有一天,他却像变了一个人。他当时眉头一皱,用很厌烦的口气回了我一个字:“No!”
        怎么就不想再这么学了?被这莫名其妙的态度弄得不知所措,我一气之下就与他争执了起来……这是我们之间第一次激烈的争吵。有好几个月,我一直处在精神恍惚之中,不知道怎样再继续与儿子交流。
        时间也许是最好的良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意识到儿子的行为是有预兆的,以前我只是装着看不见而已。在那次叛逆的前一段日子,儿子在家变得沉默寡言,像是蚕结了茧,把自己裹了起来。我当时还觉得很庆幸,心想所谓的叛逆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可怕。正是因为这种侥幸心理,我从未对此做好心理准备。
        我在反思之余,回忆起一件往事,想起有人曾对我说的一句话。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我常带他去附近的公园玩。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带儿子去了公园的儿童乐园一角,看着他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滑滑梯。到了中午,人们渐渐散去。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带着小女孩从我身边走过,随便与我寒暄了几句。告别的时候,老太太带着一种意味深长地微笑说:“Enjoywhileyou can!(趁现在赶紧享受吧!)”随后牵着小女孩的手缓缓离去。回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老太太当时的弦外之音。 老太太没说出来的后半句应该是:“Beforeittoolate (否则就晚了)。”是啊,叛逆是不分种族和国界的,孩子在青春期出现叛逆行为很正常,这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阶段。想通了这个道理,自己的心情就好了很多,再想起儿子小时候可爱的模样,我甚至觉得老太的话过于消极。
        实际上,我应该这么去摆正好心态:在享受小孩天真童趣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孩子哪天变得“不听话”了,就多给孩子一点宽容,多留给孩子一些长大的空间……像是做了一次时空穿越,我的心态变了。
        态度决定了行为,而行为能养成习惯。从起初的不得已,到后来的自觉,我开始学会了松手,习惯了由儿子管理自己的学业。 但旧习惯又常常是积重难返的,父母的成长也需要时间磨炼。
        儿子上高一那年,他有一天突然告诉我们,想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我听了很高兴,不知不觉地开始为他忙碌起来,不断寻找一些典型试题让他做。
        儿子那时很配合,有时候遇到一些难题,我俩还一起讨论。几个月下来,我给他的压力也一点点加大了。直到有一天,儿子又“造反”了,甚至放弃了学奥数。我挺后悔自己帮了个倒忙,意识到自己忘了上一次教训,竟然犯了同一个错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学会了松手。
        我后来发现,少了对我们的戒心和怨气,儿子反而更愿意采纳我们的建议。松手当然不是不管不教,而是为了更好地管教。就像抗生素,平时用得过多,到真需要的时候就不起作用了。同样,父母干预孩子的次数也是有配额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的管教需要从演变到“抓大不抓小”,把宝贵的干预机会留给孩子人生中的一些关键节点。
        如果当初执意不松手,我不敢想象后果会是什么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教首先是父母不断自省的过程,也应该是父母获取智慧的旅程。

        欲速则不达,孩子的事情让孩子做,父母的事情父母办。没有实践就不会成长,想让孩子成长就要给孩子练习的机会。这个机会是有期限的,成人后就自动失效了。

        希望孩子飞翔,就不要折断其翅膀。想让孩子超越父母,就要允许孩子有与我们不一样的想法和行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