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金融·投资·理财投资界

一边是减仓、一边是“增持”(第389期)

2019-07-07  本文已影响5人  6961b4cb9c4c

前些日子有篇文章为6年牛市

近些年,市场分化的严重。整体走熊,部分走牛。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无论是上证50指数,还是沪深300指数,近些年都是逐步上移,估值回暖。

反观创业板,下跌三年半后,18年末才开始略有起色。

而具体到个股,又会有所不同。

1、轻重缓急

轻大盘重个股我们多次提到过,各个指数本身就存在分化,指数与个股不同。

上证50也好,沪深300也罢。整体估值依旧偏低,不再是前些年的极低。

例如上证50指数,金融股占据了62%的比例。

其中,以银行股的估值最低,拉低了整体估值。

A股银行上市以来,很少招待见。尽管躺赚,估值便宜,但市场始终分歧。

资产不够透明,是槽点。“垄断”地位,有背景,是亮点。

也就是说,通过50指数,一窥全貌。

其中存在高估股票,也有低估股票。

这点要注意区分。

例如爱尔眼科,汤臣倍健,身在创业板,走出了上证50的姿态。

2、春江水暖鸭先知

最了解公司各种问题的,是中层管理。

他们起到的是承上启下作用,接收高层指令,执行到一线。接收一线反馈,提交到高层。

最了解公司前景的,是高层管理。他们了解公司战略发展制定的全过程,可以接收到公司大事件的第一手信息。

所以,对于公司管理层的持股变化,不能忽视。

例如爱尔眼科。

近期高管减持动作绝不含糊,估值贵了,身体足够诚实。

80多倍估值不减仓的高管,不是合格的投资者。

讽刺的是,一边是高管减持,另一边是机构调研......

一边卖股票,另一边给出的是“看好”、“增持”、“买入”的评级。只是不知道身体是否诚实。

50中的医药老大哥,恒瑞也是这样,整齐划一。

从动作上看,高管们一脸的嫌弃。

从口径上看,机构们则争先恐后。

区别在于,高管们是自己的钱;而机构那边是谁的钱,还不知道。

3、拉车看路

投资不能一门心思的研究股票,还要看到各方利益是如何做的。

闷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好比巴菲特,近些年嘴上看好A股,身体足够诚实。

当面对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从来没有傻子。

尽管高层的减持或许真的是因为“缺钱改善生活”,对于他们的减持股票,有两点技巧可以使用。

其一,观察该高管历史每一次的增持与减持动作,是在高位还是低位。不乏高管的确做出相反的操作案例。世上无全才,股市高度复杂。

其二,重点观察高管减持时间的相关公告内容,尤其是估值情况。

如果估值过高,高管减持,那么一定不要相信“缺钱改善生活”这种客套的“哭穷”话。

4、结语

任何指数,板块,其中的股票估值并不统一。

纵然是熊市,依旧存在高估个股。纵然是牛市,依旧存在低估个股。

合理或偏低的优质货是机会,高估的货无论优质与否都是风险。

整体低估并不代表全部个股低估,注意区分。

关注公司或高管对于股票的态度,机构的调研轻易不要相信,要结合公司或者高管的动作。

尤其是题材股,各种鼓吹,实际动作低调反向。

这种现象在A股中很常见,一边是减仓,一边是“增持”的口号,两不耽误。

其实有一种投资方式,无论牛熊,大部分时间满仓操作。

区别在于,熊市加大杠杠,牛市撤销杠杠。

重点在于,牛市普遍的高估中,寻找便宜货。找不到便宜货,还是要降低仓位。

总而言之,杠杠尽量远离。投资中的一切原点都是围着“优”与“低”所展开的。

“优”在于放心靠谱,无需操心。

“低”在于足够安全的利润空间。

而现在市场中部分高高在上的优质货,是为未来安全的利润空间做铺垫,未投资机会而打造条件。即高估值终究会跌回来。

高风险从来没有高收益,低风险才具备高收益。

任何股市中的“雷”很多,牛熊是一道猜不透的分割线,个股的优胜略汰方为重点。投资体系中,重点一定是估值。

《价值投资常识》手把手教你建立完善的投资体系。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大家一起切磋。

当当网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7888522.html

京东网链接:https://item.jd.com/12624680.html

关注WX公号“时空复利”,乐享免费送书活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