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鄜州 今富县
古鄜州,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县域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居陕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全县总人口15.61万(2012年)。全县辖8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41个行政村。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陕北小关中”之美称。
古鄜州 今富县富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重点文物县城、全国良好农业示范县、中国金融生态县和中国十大进步县。
中文名称
富县
外文名称
Fu County
古鄜州 今富县别名
鄜县、鄜州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陕西省延安市
下辖地区
8镇5乡1街道办
政府驻地
富城镇
电话区号
0911
邮政区码
727500
地理位置
陕西省北部
面积
4182平方公里
人口
15.61万(2012年户籍人口)
方言
中原官话-关中片(秦语)-东府小片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机场
延安二十里铺机场
火车站
富县站、富县东站
车牌代码
陕J
行政代码
610628
途经铁路
西延铁路
途经高速
青兰高速、包茂高速
常住人口
15.69万(2016年)
建置沿革
夏:《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以后,划天下为九州。富县隶属雍州。
富县开元寺塔
古鄜州 今富县商:为西河国地。
周:属白翟(狄),亦称赤翟(狄)。
春秋:晋文公二年(前635),晋为强国,占据黄河以西、无定河与洛河之间的大片地域。富县隶属晋国上郡辖地。
战国: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韩、赵、魏三分晋地以后,富县属魏。魏惠王十二年(前358),大将龙贾(音古),自今华县修长城至上郡(榆林鱼河堡),并在雕阴建造城池,驻军10万御秦。《鄜州志》载:雕阴,州北30里,河南为阴,山多雕穴,故名雕阴(今富县茶坊镇黄甫店村南西侧)。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秦、魏“雕阴之战”后,魏献黄河以西15座城池于秦,富县始为秦地,秦设雕阴县。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仍为雕阴县。
汉高祖元年(前206),刘邦出陈仑,定三秦,境内设雕阴、直路二县。汉光武帝元年(25),直路县废。汉安帝永初五年(111),诏上郡徙地避羌,逼民内迁,雕阴县废,地入羌胡。
东晋前秦永兴元年(357),苻坚杀苻生自立为天王,于今吉子现乡固现(古县)村设置长城县。
南北朝时期,赫连昌承光二年(426),魏攻夏入统万,又取长安,富县为北魏所有。魏在长城县境内分设利仁县。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于杏城(黄陵),设东秦州,长城、利仁二县归东秦州所辖。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改东秦州为北华州。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改北华州为敷州(敷为鄜)。西魏废帝三年(554),改长城县为三川县(驻地三川驿)。裁撤利仁县,辖地归三川县,属敷州。
隋开皇三年(583),割洛川、三川县辖地北部,于五交城(今富县城)设洛交县。隋大业二年(606),改敷州为鄜城郡。隋大业三年(607),鄜城郡自杏城(黄陵)迁至洛交县治五交城,改称上郡,统领中部、敷城、洛川、三川、洛交五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隋上郡(鄜蠛郡)为鄜州。分洛交县地北设伏陆县(今甘泉县)。唐武德三年(620)分洛交、三川县地西设直罗县,鄜州领洛川、三川、洛交、直罗、伏陆五县。唐天宝元年(742)改鄜州为洛交郡。唐乾元元年(758)又改洛交郡为鄜州。
宋熙宁七年(1074),撤三川县,设镇,辖地归洛交县,鄜州领洛川、直罗、洛交等县。
元忽必烈中统四年(1263),因地广人稀,载撤洛交、直罗2县,属地归鄜州直辖,开始奠定今富县之疆域。设鄜州同驻黑水寺,鄜州归延安路管辖,领洛川、中部、宜君等县。
明代,鄜州归属延安府,领洛川、中部、宜君等县。
清雍正三年(1725),鄜州升为直隶州,归陕西省布政司直辖。设州同厅驻黑水寺,州判厅驻黄龙石堡镇,领洛川、中部、宜君等县。
民国元年(1912),废鄜州设鄜县,改州同为分县,仍驻黑水寺。初属榆林道,后改陕西省直辖。刘志丹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以后,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中共陕甘省委和陕甘工农红军在鄜县北部、西部、南部相继组建鄜甘、鄜西、中宜3个革命委员会。1935年11月,鄜西鄜甘两个革命委员会联合成立鄜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北道德东村,中宜革命委员会改组为中宜县苏维埃政府,驻地由寺仙桃原村迁至张村驿。两个中共领导的县苏维埃政府与国民党领导的县国民政府同存并立。
1936年“西安事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39年鄜县成为统战区,中共领导的鄜县抗日救国会(实为县委、县政府)与国民党领导的县国民政府同驻鄜县城内。1940年2月18日,八路军武装护送国民党县长蒋隆延离开鄜县境地以后,民选县长罗成德(抗敌后援会主任)签发《陕甘宁边区鄜县县政府布告》:鄜县归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直辖。1947年3月,国民党侵犯陕甘宁边区。中共领导的边区县政府撤离县城,转战西部山区,国民党在县城复设县国民政府。1948年3月,国民党溃败南逃,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鄜县县政府返回县城,归属黄龙分区,后改为延属分区管辖。
富县新城
古鄜州 今富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陕甘宁边区完成其历史任务后,鄜县于1950年归属陕西省延安分区专员公署。
1958年末,小县并大县,鄜县与洛川县合并。
1961年大县划小县,恢复鄜县建置,隶属陕西省延安地区行政公署至今。1964年因鄜字生僻,改为富县。[1]
行政区划
名称
面积
km2
直辖区域
羊泉镇
133
羊泉镇位于富县西南中指塬腹地,辖28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
张村驿镇
284.73
张村驿镇地处富县西部,辖16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
展开全部
地理
位置
富县,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地区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东靠黄龙山系与宜川、洛川接壤,南与黄陵相连,西隔子午岭与甘肃宁县为邻,北缘丘陵沟壑与志丹、甘泉、延安接连。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8度29分30秒至109度42分54秒,北纬35度44分6秒至36度23分23秒之间。县城古名五交城,以“三川交会,五路噤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距首都北京1305公里,距省城西安290公里,距延安90公里,与四邻县城距离分别为宜川100公里、洛川45公里、黄陵80公里、合水145公里、甘泉45公里。[3]
地貌
富县地域而言,东有洛河,西有葫芦河,两河流域之间的中心部位是以海拔1390.3米的北道德照八寺高地为“手掌”的“五指”原面:“拇指”太安原,长10余公里;“食指”钳二原,长20多公里;“中指”羊泉原,长30多公里;“无名指”北道德原(亦称柳池原),长20多公里;“小指”雨家原,长10多公里,形成原如“五指”向南伸的地貌特点。洛河以东有交道原,葫芦河西南有寺仙原和南道德原。原区北部为丘陵沟壑,县境西部为土石低山,以及河流阶地等不同的地形地貌。[4]
气候
富县位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干寒。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多,气候条件随时空分布差异较大,自然灾害频繁。年平均年总辐射量多13.1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多415.5小时,平均每天相差1.14小时。富县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8~9℃左右,西部林区和其他稍山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多在7~8℃之间。境内年平均气温差异较大,最大差值可达2℃左右。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左右,其分布有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5]
资源
水资源
富县地表水年均径流量为47568万立方米,其中自产水径流量10349万立方米,过境客水径流量37219万立方米,年均降水总量239060万立方米。洛河、葫芦河均为过境河流。洛河在境内流长26公里,流域面积1124.5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35822万m3,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8.91m3。葫芦河在境内流长109公里,流域面积305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1746万m3,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3.73m3。洛河流域径流模数为1.02公升/平方公里·秒,葫芦河流域径流模数为0.69公升/平方公里·秒;富县平均径流深为24毫米。两河理论水能蓄藏量27268千瓦,可开发量为12534千瓦,可装机容量为5451千瓦。[6]
矿藏资源
石油已探明原油储藏量1743万吨。直罗油田储油沙岩发育厚50~90米,油气显示率为36%,油层物性良好。天然气分布在葫芦河上游的直罗、河上原和富城镇等地,储藏量14.8亿立方米,已试采开发。含油气层的主要岩层是厚层块状沙岩和细沙岩,物性良好。直罗镇药埠头天然气,日产5151立方米,为高产气井。煤储量177.5万吨,主要分布在牛武、张村驿等地。石灰石,遍及丘陵山地,分布广藏量大,为县办水泥厂的主要生产原料。[7]
生物资源
除农作物外,境内有乔木、灌木、草木等野生品种繁多,资源丰富。 乔木树种主要有:白松、油松、刺柏、侧柏、水桐、山杨、白桦、漆树、青杠、白榆、辽东栎等;乡土树种主要有中槐、香椿、臭椿、秋树、杨树、柳树、榆树、杜梨、桑树、枣树、核桃树等。灌木林种主要有:山杏、山桃、枸子稍、水秋子、木瓜等。除家畜家禽外,境内有野生兽类30多种,鸟类70多种,昆虫及其它200余种。[8]
人口
1949年,由于文化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已婚的育龄妇女生育10个有余,活者5个不足的人为数不少,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高。1949年出生率为23.5‰,死亡率为7.4‰,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6.1‰。1966年出生率为43.06‰,死亡率为11.85‰,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达到31.21‰,为建国后人口自然增长的最高峰。
富县塔
1964年,富县共有15800户,80849人,其中男性45261人,占总人口的55.79%;女性35588人,占总人口的44.21%;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6364人,占总人口的32.61%;13岁以上不识字者31134人,占总人口的38.51%;12岁以下未入学儿童23351人,占总人口的28.88%;农业人口76685人,占总人口的94.8%;有非农业人口4164人,占总人口的5.2%。
1971年以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出生率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相应降低。1972年,出生率为35.37‰,死亡率为1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07‰;
1982年,富县共有25320户,其中家庭户24917户,集体户403户;总人口为121522人,其中男64087人,女57435人,性比例(男性占女性比例)为111.6%。受过高等教育的332人,占总人口的0.27%;受过初高中教育的29856人,占总人口的24.57%;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9085人,占总人口的32.16%;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37195人,占总人口的30.16%;有学龄前儿童15054人。
1989年,出生2532人,死亡617人,出生率为19.7‰,死亡率为4.6‰,人口自然的增长率降为14.9‰。[9]
2012年,富县常住人口17.2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4.9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32‰,人口死亡率为6.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1‰;公安户籍总人口19.13万人,城镇化率为52.0%。[10]
201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56900人,出生率10.56‰,人口自然增长率5.76‰。[11]
经济
农业等
建国以后,粮食生产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善,在耕地面积逐步减少,人口逐年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亩产、总产却在逐年提高。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科技兴农,科学种田,使粮食生产在改革开放中有较快的发展。
1983年,富县粮食总产首次突破亿斤大关,人均生产粮超过千斤。1989年27万亩粮食作物总产5641万公斤,平均亩产208.9公斤,总产、亩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总产第六次突破亿斤大关,单产首次突破200公斤大关。
2012年,富县粮食播种面积41万亩。其中,夏粮1万亩,秋粮40亩,粮食总产量68568吨。水果面积达到42.3万亩,产量9.8万吨,其中苹果40万亩,产量9.3万吨。2012年新建苹果园3.02万亩,大改形0.3万亩,强拉枝24万亩,巧施肥21万亩,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9.5万亩,建成市级示范园28个,实施果实套袋3.5亿只,培训果农500余场次,2万人次。人工种草2.05万亩,新发展各类养殖户1015户,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6个,新发展种草养羊示范点4个,建成良种牛繁育场1个。存栏牛6551头、羊子6.2万只、生猪3.4万头、家禽25.4万只,出栏牛2037头、羊子2.82万只、生猪2.5万头、家禽22.4万只,肉蛋奶类总产量2963吨。富县累计完成人工种草26.8万亩,发展各类养殖户5400余户,建成并保留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63个。[10]
2016,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服务业) 241647万元,较上年增长 4.9%,其中:农业产值219406 万元,增长5.2 %;林业产值 1999万元,增长17.5 %;牧业产值13729万元,增长1.3%;渔业产值1238万元,增长68.1%;服务业产值5275万元,增长3.5 %。[11]
工业
富县手工操作的匠铺、作坊、工场源远流长,能工巧匠为数不少。
富县太和山
古鄜州 今富县拥有现代化厂房、设备的工业企业则是在建国以后才由小到大,逐步发展。1970年开始筹集人力、资金,支持延安发展地方工业,在富县牛武兴建发电厂、化肥厂、水泥厂。富县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也相继建成了造纸厂、印刷厂、木器厂、砖瓦厂等一批工业企业。
1989年,境内有中央、省、地以及县和乡镇工业企业53个,其中全民工业20个,集体工业33个;重工业23个,轻工业30个。1989年,境内全部工业总产值4004万元,其中县和乡镇工业总产值928.3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比1949年增长580倍;县属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提高到1989年的23%。
2012年,富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长庆油田公司完成产值74.3亿元、杏子川采油厂完成产值22.6亿元,园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7亿元,比2011年增长57.6%。杏子川采油厂生产原油80万吨,比2011年增长10.8%,工业园区当年新增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2.99亿元,年初计划实施施工项目121个,其中续建项目15个,中小及未列入重点项目46个,6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用于城市维护建设资金1.42亿元,人均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2331元。[10]
2016,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2.11亿元,增长9.6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81亿元,增长9.8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0.31亿元,增长2.9 %。生产原油 16.2万吨,原煤358.8万吨。[11]
商业
富县地处五路交通要地,古今商贾云集。抗日战争时期,富县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陕北的食盐、甘草、皮毛、大麻等土特产品经富县运往“白区”(国民党统治区),“白区”的棉花、布匹以及军用物资等又通过被称为“小海关”的茶坊等地运回陕北“红区”。建国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网点遍及城乡,流通领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为活跃。
1989年,富县商品零售总额3855.5万元,比1978年的1906.48万元增长一倍多,比1952年的87.01万元增长43.3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790.2万元,比1978年的327.5万元增长7.5倍。其中收购粮食610.4万公斤,比1978年的441.5万公斤多收169.9万公斤。[12]
2012年,富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亿元,比2011年增长16.5 %,其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4亿元,增长19.7%,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4亿元,增长15.3%,农村市场需求增速比城镇加快4.4个百分点。[10]
2016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84亿元,同比增长63.1%。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243万元,下降8.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27444万元,增长73.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793万元,下降54.1%。[11]
交通
古鄜州 今富县 古鄜州 今富县 古鄜州 今富县 古鄜州 今富县境内古有秦直道、五交古道,大夏古道、唐古道,今有西包、兰宜两条跨越省区的干线公路于城区十字相交过境,西延铁路1989年10月铺轨到县城。以国家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地方道路和乡村道路为脉络的公路网已经形成。
1989年,富县公路通车里程701.8公里,15个乡镇的228个行政村通汽车,占行政村总数的94.2%。拥有机动车1756辆,客运周转量320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28万吨/公里。[13]
2012年,富县客运量585万人,旅客周转量13581万人/公里;货运量366万吨,货物周转量46915万吨/公里。[10]
2016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354.63 公里,其中干线净长346.55公里,直线净长348.861公里。2016年,载货汽车20辆,客运汽车69辆。[11]
社会
卫生
唐代,鄜州药正司内设食医、疡医、疾医等。至清朝末年,历代鄜州均有官医。民国十八年(1929),由民众集资,县设“民众诊疗所”。
富县局景
陕甘宁边区时期,1940年县设卫生所,并在区乡所在地组建医疗合作社。建国后,面向人民群众的医疗机构逐步发展壮大,并拥有现代化的诊断仪器和基础设施。
1989年,境内有医疗机构25个,其中县医院1个,地段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10个,职工医院3个,厂矿企业卫生所(医务室)6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有病床389张,建筑面积2.56万m2。
2012年,富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6个,村级卫生室213所,卫生技术人员630人,其中执业医师122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人。完成了4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4所乡镇卫生院、8个新型社区和2所村级卫生室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4815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县、乡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0%和85%。[10]
2016年,全县卫生机构19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10个,乡镇卫生院9 个,床位608 张,卫生技术人员738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 46人。[11]
体育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鄜州建成雕阴书院,设有骑射圃,供武学生员骑马射箭。
陕甘宁边区和建国初期,军民的体育活动大都在学校的小操场举行。
1975年,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城区沙梁修建体育场,197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县体育场占地4570m。其中田径场地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设有400米标准跑道;篮球场地约占五分之一,并建有灯光球场;另有办公和职工福利等设施。1986年6月,自行车运动会在富县举行以后,陕西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决定富县为陕西省自行车运动训练基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两层小楼房1栋,使县体育场的福利设施面积增加到将近1000m2。
1989年,富县有大小不等的体育活动场地100多个。其中县一中、二中、职业中学和长庆石油勘探局陕西开发公司职工子弟学校、国营陕西省槐树庄农场职工子弟学校以及部分乡镇初级中学、完全小学的体育场地较为宽大正规外,其它均为一般的篮球场、操练场等。富县有标准篮球架308付,单双杠214个,乒乓球台300多个,台球100多个,标枪、铅球、铁饼、手榴弹500多个,还有足球门、跳高架、健身架、杠铃、小口径步枪、海绵垫等体育器材,总价值约计15万余元。[14]
2012年,富县在延安市第五届运动会,共派出56名运动员参加举重、柔道、田径三个项目的比赛。以20金、32银、33铜共838分的总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获得单项团体奖牌6个,体育道德风尚奖牌2个。[10]
邮电
建国后,1952年富县各区乡全部通邮。1956年肩挑步班全部更新为自行车投送。1957年单程自行车邮路463.2公里,投送信函、包裹8.21万件,公文744件,汇票3500张,报刊杂志发行量2.88万份。1976年改为茶坊-羊泉-张村驿-直罗-张家湾汽车邮班。1979年改为茶坊-羊泉-张村驿、茶坊-直罗-王家角-河上原两个汽车邮班。
1989年,境内邮路总长度1310公里。投递人员涉及242个行政村,377个学校,1430个固定投递点,全年投递函件36.5万件,包件0.5万件,汇票2.4万张,报刊发行量228万份。[15]
2012年,富县邮政业务量收入423万元,下降9.1%;电信业务收入1960万元,增长8%;通讯业务总收入10783万元,增长3.4%。固定电话用户1.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持卡17万张,互联网用户7613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0.7%。[10]
2016年,邮政业务收入463万元。[11]
教育
富县古有私塾、社学、州学、书院,今有中小学校和各类职工技术学校。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等教育经过整顿,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1989年富县有中小学校423所,平均每乡镇28.2所,每行政村平均1.75所。教职员工1302名,占干部职工总数的32%;在校学生19895名,占总人口的155%;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毕业率、校外儿童脱盲普及率,经陕西省教育厅和延安地区行政公署检查验收,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教委所规定的标准。
2011年,富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入学率达到75%。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8% 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99.8%,学前三年入园率82.1%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高考上线率较上年有一定回升,高考一本以上138人,二本以上411人,三本以上965人,高职以上1515人。
2012年,富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8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20所。有在校中小学生共23079名。有幼儿园38所(民办26所),有学前及在园幼儿8040名。有在职公办教职工2080名。教育重点建设项目7个,分别为安塞县第三小学、县第三幼儿园和沿河湾、砖窑湾、招安、建华、化子坪等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概算总投资1250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38000㎡。新建项目按照省颁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划设计。全年共救助高中贫困生1210人,人均1500,救助资金181.5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80名,资助资金16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750人次,累计发放贷款金额450万元。2012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264人,高职(大专)1897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1.1%。[10]
2016年,全县各类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79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6 所、小学 26所,幼儿园46 所(民办2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高中学生2479人、初中4152 人,小学9339 人、在园幼儿7501人。2016年,全县各类教职工2135 人,其中专任教师1605人。[11]
文化艺术
古鄜州 今富县民间艺术
秧歌社火
秧歌、芯子、平台、高跷、旱船、竹马、舞狮、龙灯等“社火”活动,古今流传,既继承优秀传统,又随时代潮流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民间秧歌社火,多在春节和元宵节之间进行。建国后,为欢庆五·一、六·一、十·一、元旦等节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也有闹秧歌的习惯。陕甘宁边区时期,以至建国后农业合作化运动之前,农村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同乐社”(意为大家同乐)。因此,村民称春节文艺活动为“社火”或“红火”,习惯口语加“闹”字,而成为“闹社火”或“闹红火”。
民歌
民歌,一般一曲多段词,词的结构大致是4句一段,或多句一段;有五字七字句或八字句九字句不等;长短句也有,但不多见。体裁大致可分为歌谣体和叙事体,有的并具有诗章与故事情节等特点。语言大多为口语化、大众化,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乡土气息与生活气息相当浓厚。内容多为表述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
剪纸
剪纸工艺,历史悠久,作品古朴、纯厚、豪放、内含。有的剪纸相当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其类型可分为窗花、枕花、领花、鞋花、炕围花、碗架花、顶棚花等等。其内容多以人物、动物、花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16]
古遗址
彩陶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亦称彩陶文化。其遗址有:交道乡交道村东侧遗址;洛阳乡西延铁路西侧明义沟遗址;吉子现乡西屯么遗址;茶坊镇袁家坬、纸坊、黄甫店遗址等。从地域来看,主要分布在洛河与葫芦河沿岸,原面地区比较少。其中西屯么遗址,1988年4月普查发掘,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距地面1米。出土文物有长13厘米、宽9.5厘米的黑玉石斧等石器以及红色彩陶、灰色彩陶等。鉴定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
魏长城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魏惠王十二年(前358),魏国命大将龙贾自今华县沿洛河北上至上郡(今榆林鱼河堡)修筑长城御秦,并在雕阴(今茶坊镇黄甫店村南西侧)建造城池,驻军10万防守。今富城区监军台村野狐沟北坡有遗址,东起交道小原子,西临洛河,最明显处长约70米,高5米。一般高度在2米以上,沿山头向东北方向延伸。
古道遗址
秦直道: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命大将蒙恬自今淳化县云阳(梁五帝村)起,斩山填沟1400余里,修钪直道,抵达内蒙古包头市附近。秦直道经黄陵后从三面窑入富县境,沿海拔1600米的子午岭东侧北上,跨越直罗、张家湾两乡镇,于八卦寺的分水梁出县境入甘泉界。境内直道长约90公里,宽20-30米,最宽处约40米,至今遗址清晰可辨。[17]
秦直道遗址
旅游
宝室寺铜钟
国家一级文物。原为古鄜州(现名富县)宝室寺梵钟,铸造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以诞生最早而享誉天下第一古钟的美称。铜钟高1.55米,腰围4.20米,莲花几何纹和葵文组成的宽带条纹把钟体分为三部分。由上至下,上部三面各铸一飞天。中部每面铸一朱雀。底部三面,两面各铸一青龙,另一面铸有318字的阴刻正书铭文一方。
柏山寺宝塔
柏山寺塔位予富县城西北50公里处的直罗镇柏山之上,属宋代建筑,塔为十一级八边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通离43.2米。每边长3.7米,直径9.1米,每层檐下部有砖雕繁密的斗拱。各层外壁从下至上逐层收敛,并在各层外壁敲窗龛,塔龛内均置雕工精细,造型优美的罗汉、天王圆雕造像。塔壁嵌有施主题刻二十其方,整个塔体造型别致,外视秀丽挺拔,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鄜州 今富县柏山寺
古鄜州 今富县 古鄜州 今富县石泓寺石窟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石泓寺石窟前有三开间两层木构大殿一座,窟平面略呈方形,窟宽10.4米,进深10.65米,高5.35米。窟中央凿石成基,坛基四角各有1根连顶接地石柱,坛基正面造像为一佛二弟子,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爷莲须弥座上。佛通高3.45米,其中座高1.59米。释迦佛上方窟顶藻井装饰华丽,刻有“释迦如来”、“秀花供养”8字。释迦佛左侧侍立弟子迦叶,右侧侍立弟子阿难。
八卦寺塔群
古鄜州 今富县八卦寺塔群位于富县张家湾乡八卦寺村北一里许的一平台地上,相传原有八塔,故称八卦寺。原寺院已毁,现存砖塔三座,从北向南为序,北塔现存九层,平面呈八边八角,残高9.7米。塔身每层以砖叠涩收檐,塔顶以砖叠涩收分,塔体实心。中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呈四边四角形,八层,高约9米,无塔刹,塔实心。南塔为砖砌八角八边形,现存八层,无塔刹,通高约9.8米,塔身各层以砖叠涩出檐,每层转角处和中间均饰斗拱,塔体实心。
八卦寺塔群
参考资料
[1] 地 理 志 第一章 行政建置 第二节 建置沿革 .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2] 地 理 志 第一章 行政建置 第三节 行政区划 .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3] 地 理 志 第一章 行政建置 第一节 位置境域.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4] 地 理 志 第二章 自然环境 第二节 地貌.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5] 地 理 志 第二章 自然环境 第三节 气 候.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6] 地 理 志 第三章 自然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 .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7] 地 理 志 第三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矿藏资源.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8] 地 理 志 第三章 自然资源 第五节 生物资源 .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9] 人 口 志.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10] 2012年 统计公报.富县政府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11] 2016年富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富县人民政府网 [引用日期2017-06-21]
[12] 商 业 志.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13] 交 通 志 .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14] 体育卫生志 第一章 体 育.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15] 交 通 志 第四章 邮 电 第二节 邮 政 .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7]
[16] 文 化 志 第一章 群众文化.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17] 文 化 志 第五章 文物古迹 第二节 古 迹 .陕西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3-12-16]
猜你喜欢
富县酒店
壶口瀑布
注册商标多少钱
刘文西字画鉴定
hot编辑赛大佬报名中!
hot秒懂百科App正式发布,抢先体验!
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百度百科无任何收费代编服务
百度百科吧 意见反馈 权威合作 百科协议
词条目录
百科名片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
位置
地貌
气候
资源
水资源
矿藏资源
生物资源
人口
经济
农业
工业
商业
交通
社会
卫生
体育
邮电
教育
文化艺术
民间艺术
古遗址
旅游
宝室寺铜钟
古鄜州 今富县柏山寺宝塔
石泓寺石窟
八卦寺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