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艺术宫:518国际博物馆日-传统的未来
每年的5月18日被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它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2019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当代艺术“博物馆”中“传统的未来”
传递历史记忆, 展望传统未来
“乡土”是中国当代艺术绕不过的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在艺术领域带来的不仅是题材上的革新,从千篇一律的意识形态题材回归了生活,更是对文革的批判,是对人文关怀的重新唤醒。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正是乡土写实,对人的关怀和呼唤才激励了和启发了后来的新潮美术运动。
罗中立笔下的“传统的未来”
罗中立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1997年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作为“新潮美术运动”中的代表人物罗中立笔下的《父亲》在美术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父亲》算是罗中立在那个时代里程碑式作品,但他并没有因为《父亲》而止步不前而是继续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借助照相写实主义的客观再现为主的手法转变为以对形的夸张、大笔触、强烈色彩为特征的表现性手法,从乡土意识的共性表达衍化为画家个性图式的建立,在形式语言方面注入了更多的主观因素。
《背孩子的少女》《山路弯弯》 《初雪》
80年代中期之后直到最近,罗中立的画越来越偏离宏大的场面和庄重的气氛,趋向随意性、荒诞性,似乎从民间生活中得到的艺术灵感都被更珍贵地保留下来,不作艺术修饰,不人理想化的处理,有人将他这种描绘称之为“赤裸地描绘生活的真实”。
《影子》 《过河系列之一》罗中立用朴实无华的笔不加美化和修饰地描写看来很普通,很平凡的场景,予人以自然、真实和亲切之感。那些画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生和环境的刻画以及统一的气氛见长。
昆山艺术宫“传统的未来”
昆山艺术宫前身是本色画廊,我们坚持以传播美学,传播艺术人文为核心发展理念,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了解、喜爱艺术,并热爱生活。
昆山艺术宫的未来循时代变化,为艺术至美。我们精心营造充满创意的文化体验与生活空间,
激发你探索美学的欲望。我们希望追随你的目光,感受热情的起落。
*本文仅代表昆山艺术宫见解,最终解释权归昆山艺术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