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好你也是我的好孩子
最近有几个词特别火,“内卷”,“普通人”,每年到了年底,虽然外面冻成狗,但人们的心里却是一团火——那是属于父母的焦虑。
曾经有人调侃过当下的一种神童文化,有14岁一天能写2000首诗的“神童”,有12岁攻克癌症获奖的“神童”,想想自己小时候,连“癌”这个字怎么写都没攻克下来。
很多人都会说,就希望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健康就好,快乐就好,考多少分,考什么学校,不重要。在被各种生活焦虑裹挟的世界里,允许自己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但是,尽管大部分父母都是这样说的,却不一定真的是这样做的。就好像你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个朋友前一分钟还在转发一篇“我的孩子是个普通人”的推送,下一分钟他又发了一张辅导班海报。就是这么的真实而魔幻!
虽然我们都知道,在最惨和最好之间,大部分人处于平凡人的那个。但与此同时,社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物质的压力,都让我们深陷焦虑,一方面我们心疼孩子,想让他有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但另一方面还是忍不住想去鞭策孩子,希望他将来日子过得好一点,这种焦虑我想大部分父母都经历过。
先来分享一个小雨的故事,小雨的妈妈对她一直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初中时她房间的书桌上贴满了便利贴,便利贴上是妈妈给她定的目标,她也知道妈妈是为自己好,尽管并不情愿,但也努力去完成。
小雨说:那个时候其实我心里隐隐有些不舒服,不过从来没有跟妈妈说过,直到中考前一晚,当时我翻来复去紧张的睡不着觉。我问妈妈,如果我发挥不好只能考个普通高中,以后就只能上个普通大学,怎么办啊?你会失望吗?
妈妈说,怎么会?别想太多了,妈妈对你有信心,你一定可以考得很好!
但是听完妈妈的这句话,我的压力反而更大了。看我没反应,她想了想又补充说,考不好也没事啊,考不好你也还是我的好孩子!
第二天上考场的时候,一想起那句“考不好你也是我的好孩子”,我就觉得轻松了不少。那天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恰巧是《平凡的人》,于是我写了平凡的自己,下笔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流畅,最后交上卷子那一刻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酣畅淋漓的感觉。
后来在我遇到其他人生难题的时候,都会想起这句话,它有点儿像一个人生锦囊,每次遇到困难我都会打开,当我知道这样平凡的自己也可以获得爱时,我就没那么害怕失败,也会对未来有更多期待。
小雨的故事讲完了,所以你看,“允许孩子平凡”和“对孩子有期待”这两件事并不冲突。作为父母,对孩子总是会有一个向上的期待,这是很正常的,但当他们向下时,我们还能温柔的接住,让孩子感受到爱吗?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出类拔萃,但当孩子不如自己所愿时,你应该一如既往的给予爱,因为这份爱,会成为孩子的力量,当孩子能被“爱”稳稳托住时,他自然也会有力量再次向上前行。
如果你能想到这一点,想必一切都会释怀了吧。不管你的孩子能考多少分,会进入什么样的大学,会选择怎样的职业,有着怎样的人生,他都永远是你心目中那个最好的、金不换的孩子。当你把眼光放的更长远,站在人生的尽头回头看的时候,你或许会有一种通达的释然。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注定平凡,那你还会爱他吗?
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吧 。
一个能好好被爱的人,永远不会舍得自己变得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