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零吼叫"家庭教育之抑郁的小小女孩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20人  东东雨

日更38/365

10岁的小小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特别爱跳舞,在父母老师眼中,她是乖巧伶俐、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可是近来,她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非常喜欢发脾气,经常无故旷课,与同学疏远,喜欢独处,甚至在私下里和朋友讨论“自杀”等消极话题。

同桌偶然间发现小小手腕上有几处刀割的伤痕,马上汇报给老师。

老师得知消息后马上联络小小的父母,可他们却觉得这只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现,并没往心里去。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小小在洗手间将手腕割破,并伸进热水里,还笑着说:“这样就不疼了……”

后来,小小被医院诊断为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是儿童或者青少年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

美国研究者的调查表明: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青少年中的比率会上升至5%—10%。

而孩童抑郁症的前兆或者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抗父母 

处处跟父母对着干,无端对父母发火。

较严重的表现为夜不归宿,打砸物品,厌食甚至逃学。

(2)自我封闭 

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和同学交往。

生活中没有朋友,有时候饭也不吃,父母敲门还嫌烦,不愿意交流。

(3)长期消极情绪 

经常表现出负面情绪和自卑情绪。

表达出对生活的失望,厌恶自我,不时向父母抱怨自身的缺陷,埋怨父母,说一些消极厌世的话。

(4)分数突然下降

孩子原本分数优异,但突然间大幅度下滑,对学习提不起丝毫兴趣。

(5)自残倾向

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乃至自残。孩子一旦出现自残行为,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尽可能规避抑郁的倾向呢?

首先,面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我们要采取张弛有度的方法。

既不溺爱,也不苛责。

学习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

过分关注分数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根本不爱自己,只爱分数。

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他们平等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

其次,提高家庭的亲密性、娱乐性,减少家庭的矛盾。

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父母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从小培养孩子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性格。

如果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家长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要让他陷在自我怀疑和生而无趣的情绪中。

具体方法有很多:聊天、音乐、旅行、亲子活动等都可以帮助到孩子。

如果孩子因为目标难以实现而自卑消极,不妨听听周杰伦的《稻香》:“追不到的梦,换个不就得了。”

重要的是,作为父母,我们要教会孩子表达。

让孩子学会倾诉心声,把心中的忧愁、痛苦、愤怒、烦闷发泄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任其发酵。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呵护。

他们的任何表现,都是有原因的。

探索出这个原因,并陪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是父母必须要注意的。

"零吼叫"家庭教育之抑郁的小小女孩

我是东东雨,"零吼叫"家庭教育践行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