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笔耕匠简友广场爆文首页

第一次写小说

2023-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侯永生

      1973年的下半年,我们高中快毕业了,忽然传来要到农村插队的消息。那会儿,同学们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并不感到恐惧,不少人甚至还盼着能早点到农村去经风雨,见世面。有人可能会说,到农村插队并不是什么好事儿,为啥还愿意去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回答,我们那会儿年轻,从小接受的都是革命理想的教育,是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他老人家还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对毛主席的话,我们当然是要听的。同时,对那些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动,大家打心眼里是鄙视的。

        为了表达自己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决心,同学们还写了不少诗歌。记得,有这样一些激扬的文字︓“知识青年跟跟党走,广阔天地显身手”,“革命不怕两腿泥,扎根农村志不移”等等。

      保定日报的记者不知从哪听说了我们这些热血青年的事儿,专门到我们学校采访,召开座谈会。 我也参加了那个座谈会,还作了发言。会后,报纸上发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青春诗作专版,其中有我写的一首诗,只不过编辑把我和一位女同学的诗揉在了一起,署的我们俩人的名字。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见诸报端。可惜,那张报纸没有保存下来。

        见到同学们这种热情高昂的态度,又看了几本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文学作品,我暗下决心,也要写一部反映我们保定五中1973届知青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贡献青春和力量的长篇小说。

      说干就干,我利用课余时间,很快就构思好了小说的框架,并起名为《前程》。我还仿照其他小说的做法,分了若干的章节,第一节是“告别校园”,第二节是“初到农村”。以后的章节,我想等到农村以后再定。

      大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第一章写好了。记得,小说的开头是这样的︓某校高二甲班的学生崔立峰接过同学×××的传球,往前带了几步,然后,一个漂亮的“三步跨栏”,篮球进了篮框。场外观战的高二甲班的同学们不由鼓起掌来,一位漂亮的女同学还向崔立峰伸出了大拇指……

        现在想起来真是幼稚,就凭自己当时那点文化水儿,怎么可能完成如此大的创作任务呢?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第一章完稿后,我请一位写字比较好的女同学帮助誊清。那会儿我们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单纯,也很好,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儿。过了些天,她晚上去我家,把誊写好的稿子交给我,还对我说,我妈一个劲夸你,说你小小年纪就写小说,以后肯定有出息。我只是笑了笑,也不知说啥。

      到徐水县南亭村插队时,我还特意带上了那个“小说”《前程》第一章的草稿,计划经过实际锻炼后接着写。确实,开始我写完了第二章“初到农村”和第三章“风雨来袭”。第二章主要是写了初到南亭村插队时的情况,崔立峰和那个漂亮的女同学分到了一个生产队,这为他们日后的爱情奠定了基础。那会儿的文学作品很少写爱情,但我还是准备要写。第三章主要是写了到农村后遇到的困难和艰辛,生活正在考验着这批年轻人。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我的写作计划就慢慢搁浅了。从农村抽调回城后,我又坚持着写了几章,最后不了了之。

      虽然没有坚持到底,但那摞小说的草稿我一直没舍得扔,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承德工作,才依依不舍地同它告别。

      不知谁捡了那摞草稿,更不知它随风飘到了何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