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小世界

做好眼前事,成大事者不纠结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142人  叫我梅梅呀
做好眼前事,成大事者不纠结

文/梅梅

01

大概我们都会有这种纠结的时刻,接近人生的岔路口,面对A和B不知该如何选择,只剩下越来越慌乱的迷惘。

我有一位朋友,她一直是班里神一样的存在,学生组织,兼职以及成绩一样都没落下,每天在好友动态里看到她,都是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也会看到在别人留言夸她漂亮时,礼貌地回复“谢谢”。

原以为她不会有像我们这种平庸大学生的种种迷茫,却在不久前的中午,看到她发给我的一连串消息:

“你也热爱文字,对吧?我觉得你应该有同感。”

“我最近报了一个写作培训课,如果以后写得好的话,可以直接在那个平台就职。”

“可我大三想准备考研。”

我大概了解到她的心情:如果想要留在那个平台,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如何写得更好,毕业后也能顺利就职;

如果准备考研,写作注定就不是一件长久的事,那么所做的一切就似乎失去了意义。

我想了一会,回:“ 其实这并没有冲突呀。”

她觉得我好像没有理解她的意思,又往下分析纠结的原因。

“如果我现在把重心放在写作上面,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好专业课,如果没考上研究生,就意味着同时失去了现在珍贵的工作机会,到那时,身边的同学都已经有两年的工作经验了。”

我盯着对话框愣了好久,这也是我经常觉得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的原因。

在面对喜欢做的事青面前犹豫不决,不断地把自己陷入权衡利弊的两难境地。

大概又沉默了好久,我用经常安慰自己的一些话回复她:

“该学写作就学呀,该考研就考呀,同时,专业课上课好好听,写作也是对考研有帮助的,你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调到现在,才产生了矛盾啊。”

我的意思是:专注于当下,才是破解纠结最好的方法。

把眼下该做的事做好,这样所有的矛盾,往前走的过程中也自然会化解。

02

有一则禅宗故事,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年轻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呀?”

师父说:“我就是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问:“那你得道开悟之后,你都干些什么呀?”

师父说:“我还是挑水、砍柴、做饭。”

小和尚问:“那有什么区别呢?你活了一辈子也没什么进步啊?”

老和尚说:“不对,有进步。我年轻的时候是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现在呢,我开悟了,我现在砍柴的时候就砍柴,挑水的时候就挑水,做饭的时候就做饭。”

或许应该学一学老和尚,鼠目寸光一点,专注于当下,砍柴就砍柴,挑水就挑水,到了该做饭的时候,不管多少,柴够水足,饭准能做好。

村上春树特别信奉一句话:One day at a time ,他将此翻译为:一步一步,扎扎实实。

我觉得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工作的人来说,都十分受用,往后延伸一点理解,它告诉我们,就做好眼下的这一步,不要去想第二步,第三步,想太多,常常什么都做不好。

03

早上看到一则微博,大家在评论区[晒室友],她室友的原话是:

我室友,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考驾照,问我要不要一起,我说好啊好啊,但是我拖了几天之后,她已经交好了钱。(哦!现在快买车了)

大二的时候,有一天,她说想做个双眼皮,这样化妆就省了一步。

两天后,她带着埋完线的双眼皮回来了,我们其他三个震惊得合不上嘴。

后来,她在外面兼职,每天下班特别晚,宿舍十点半关门,不方便,她说想租个房子在外边住,结果一星期后直接搬走了。

最重要的是,她现在已经是小有成就的网红了,月薪多到我们不可描述。

成大事者不纠结,人和人的境界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儿。

如果在地上画一道半米宽、5米长的通道,你走过去完全没问题。

可是如果这条通道两旁是悬崖,你还能走过去吗?你就会肝儿颤。

为什么会肝儿颤?

因为你会想到未来,向左一步会掉下去,向右一步也会掉下去。其实是你想多了,如果没想两边,半米的宽度足够你走很长的距离,完全不会掉下去。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很顺而有的人诸事不顺,往往就是人家专注于当下,没想太多。

我们无法把控下一步,与其浪费时间想象不可知的未来,不如机智一点,做好当下。

以上,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