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那么多应该

2023-12-04  本文已影响0人  妮可儿_

习惯,是一个中性词。

我们会习惯自己的生活,哪怕再不好,再别扭,都会慢慢习惯;一方面是可以省事,另一方面会固化下来。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因为绝对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一旦存在,代表这件事的死亡,再也没有新的可能。

人的生活场景,常常如此。

还是10到20年前,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常回家看看》,人们都是故土难离的,但现实与感官,完全是相反的。

所谓的故土难离,只是没有必要。

当看到外面更好的生活方式,习惯更方便的生活场景,想要回到原来熟悉的环境,都已经做不到。

宗族社会早就破灭,

农村家庭正在消亡。

可能会遗留一些痕迹,但整体是走向城市化,市场化的,生活机构,思维结构,都是另一种形态。

现在人们不在常回家看看,而是把父母接到城市里面。

人生没有那么多应该,习以为常的事物,都是在具体的环境里面,只要环境一旦发出变化,就是另一种想法。

自以为是的,只是自以为。

人是观念的产物,要做什么,应该如何,都是自己的观念,在告诉自己,面对这个事情,要这样做,都不是自己想出来的。

那是不是正确的?

不重要。

重要的是别人都是这么做的,也是这样倡导都如此,至于个人怎么想,是不是符合具体的需要,真的不重要。

然后很多问题,也从此衍生。

可能一开始的倡议是好的,但后面不符合真实需要,或者有人伪造概念,但人的观念已经深信不疑。

导致生活中,有许多应该做的事,必须做的事。

而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的应该,自我只是观念的奴隶,做着很多所谓的应该,但忘记自己存在,不知道如何生活。

对自己好一点。

从来不是一个建议,也不是自私行为,而是合理的正确的思考路径,以及行动准则。

为什么这么说?

胖东来创始人,最近有段话刷屏:员工不想上班,想请假的话,不允许不批假,不让员工为了请假去找理由编理由,引导人们活得真实。

他的理念是,要对员工好。

员工不好,心理不爽,就不可能对顾客好,工作也是做不好的;特别认同这件事情,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人性。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一个人自己没有过好,怎么可能有精力,有心情关心其他的事情,真要扭曲着做事,后果不是自己内耗,就是对外攻击。

不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就是过于放纵不可以。

而是要符合生命的结构,人首先要活着,然后要活得有尊严,健康代表着能量,身体有力气,才能把事情做好,过好自己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