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见识》
2020-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im天行
缘起
- 20200712偶然从江宁图书馆看到的书,之前有知道,于是借回来了,20200713开始看第1个番茄钟。
- 20200724全书读完,用时12个番茄钟,作者吴军,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3月第1版,3月第2次印刷。
内容
目录:
序言 “命”和“运”决定人的一生
- 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认命则是不超越命运给自己画的线,对于得不到的坦然接受。
- 命取决于两个因素:
- 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
- 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
chap1、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1/347)
- 人生是一条河
- 坚持成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生活态度,不论多忙,每年夏天要休息一个月。最近两年,全家在奥地利的小城萨尔堡度过。莫扎特的家乡。
- 幸福的本源只有两个--基因的传承和影响力。
- 一个社会要想增加民众的幸福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肯定每个人的成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在给予。
- 认认真真做好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 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
- 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的竞赛。
- 乔治.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 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
-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投资的回报不会比市场的平均值(7-8个点)更高。
- 不让70分的男生看到有80分以上的女生的存在。
- 给男生的建议
- 聪明人会欣赏聪明人,而且只有聪明人才会欣赏聪明人。
- 优先找聪明的女生
- 脱不花的真名叫李天田
- “夫妻优于于子女,更优先于双方父母”
- 给女生的建议
- 用行动对自己好,而且有能力在将来对自己好的人。
- “嫁得越早,嫁得越好”
- 先让父母成熟起来
- 男人是很难以好坏来衡量的。--张靓颖的母亲反对她与冯轲结婚。
- 在当下,作者倒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所缺乏的恰恰是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 向死而生
- “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周国平
- 绝大多数人都过分看重最后的一两周,而忽视前面的几十年。
-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如果能够将遗传的信息传递下去,再将创造出的信息(知识等)流传下去,我们的生命已经相当完美。
chap2、人生需要做减法 (43/347)
- 不做选择的幸福
- 印度人缺乏选择的状态,以及不选择而产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 没有选择时深度经营
- 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 做人与作诗:我们需要林黛玉
- 人有两个上帝赋予的特殊天赋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 一个是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另一个是梦想和浪漫的情怀
- 人有两个上帝赋予的特殊天赋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 西瓜与芝麻
- 更糟糕的是他们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
- 当一个人的心思放到了捡芝麻上,他就永远失去了捡西瓜的可能性。
- 糟糕的思维方式和衡量价值的标准,决定了人不幸的命运。
- 不用怕他们来和你抢西瓜,因为大部分人见到芝麻依然会去捡,捡多了,西瓜自然就留给了你这样有智慧的人。
-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 《庄子》
- 作者的两个优点:
- 首先,能跳出思维定式,换一个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
- 其次,敢于舍弃
-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他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少做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更忙碌。
- 我们一定比18世纪的人过得好吗?
- 贵族安身立命的三个根本
- 军事上的责任
- 维护地区治安的义务
- 社会活动时的体面
- 人幸福的来源,除了前文中讲到的基因的传承和成就的影响力之外,还有三个具体的维度:
- 第一个维度是爱情和婚姻
- 第二个维度是对未来的期望
- 第三个维度是生活的态度
- “责任”,“荣誉”,“从容”,“优雅”,“镇定”
- 贵族安身立命的三个根本
chap3、谈谈见识(79/347)
- 我们和天才相差有多远?
- 爱因斯坦和常人最大的不同,有三个:
- 首先,善于提出问题。【把握研究方向】
- 其次,善于做白日梦,脑子不受约束地胡思乱想各种情景,然后从中总结规律。
- 最后,非常有恒心。愿意花时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爱因斯坦和常人最大的不同,有三个:
- 起跑线和玻璃心
- 聪明人不妨练就一颗永远摔不坏的强大心脏。
- 论运气
- 人在运气不好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慢下来思考,有耐心地做事情。
- 在作者接触到的成功者中,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不过是交了好运而已,不炫耀自己的能力,也不过分强调自己的努力。
- 足够的耐心、好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努力。
-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 一旦失去过去所拥有的自由、美好的世界,是一种怎样的绝望。
- 活得诸事不顺的人有三个共同的问题
- 首先,缺乏见识 和某些人讲道理永远讲不通,而是他们实在没有见识。
- 其次,缺乏爱
- 最后,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规矩
- 对话庄子:谈谈见识
-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见识的高低,则取决于我们的环境。
-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东西,是因为他们已经很满足于自身的成就和环境,或者说他们已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 阅读的意义
- 阅读是当下可以让我们审视人生不多的方法之一。
- 所有传世的文学作品,无论呈现的现实多残酷,都有一股借着肯定生命来对抗生命无常的基本反抗精神。
- 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终身学习,向死而生。
chap4、大家智慧 (117/347)
- 莎士比亚的智慧:论朋友
- 凡事三思而行,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 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过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 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 一个表面上对所有朋友一视同仁的人,实际上是很难有至交的。
- 只上一次当,因为上当之后我并不给那些人第二次机会【人确实会变好,但已经与我无关了】。
- 拉里•佩奇的经营管理智慧
- 第一个:把产品做成牙刷
- 每天用上几分钟
- 消费电子产品,爆款营销周期短。
- 每周,你最好把自己的工作总结成三句话,周一早上汇报给你的老板;每半年到一年,你要有一个让他惊喜的成果。
- 第二个:从本质中寻找商业模式
- google请各行各业的精英来做报告
- 将有用的信息送达每一个用户
- 第三个:薪尽火传
- 首先认同公司最终死掉这件事是常态,在这个前提下,再去考虑如何传承公司的基因和文化,而不是试图维持一个不死的公司。
- 第一个:把产品做成牙刷
- 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
- 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 永远不要做空股票
-
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
- 人一生不要两次富有。事业上算是成功者,但是在生活上却是失败者。
- 少犯错误比多几次成功更重要。
- 巴菲特选公司的秘密在于公司的现金流。
- 人和人的差距看似在智商、情商和知识上,其实是在智慧上,而智慧的核心则是对人性的理解。
- 把时间投入到自己的职业发展上(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 司马迁的智慧:东方最早的经济学综合论文《货殖列传》
- 《哈佛中国史》
-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销售大师的智慧
- 摩拜的王晓峰。
- 销售的本质:把钱收回来
- 很多人不顾家地去挣钱,讲的理由是为了家人的幸福,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已经让家人不幸福了。
- 持续的生意: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
- 商品和服务要让消费者有面子
- 和人相处的技巧在于:要让对方感觉对你有所需求。
chap5、拒绝伪工作者 (167/347)
- 不做伪工作者
- 一个人的效率是很难提高的,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少做一些事情,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 不在于你有多忙,写了多少代码,甚至不是完成了多少产品的改进,而在于产生了多大 效果。
- 首先,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高度去工作。
- 其次,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受益方是自己。
- (1)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能更有效地工作,就不要用旧工具
- (2)做事情前认真思考,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
- (3)做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地修补,花费很多时间找漏洞。
- (3)用有限的资源解决95%的问题。
- 努力10000小时真能帮你成功吗?
- 误区一:简单重复
-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
-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
- 一类科学家:掌握了一个方法,研究什么都是一流的,他们越往后走路越宽
- 一类路越走越窄,对自己研究的晶体管越来越熟悉,就越对其它技术越来越不愿意接受(林黛玉这样)
- 误区四:狗熊掰棒子
- 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地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从头开始。
- 三板斧破四困境
- 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 战略的核心就是设置阶段性目标,以便实现愿景。
- 在一种技能稍微熟悉了之后,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战的事情,以便达到下一个目标。
- 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 第一层:换位思考
- 第二层:凡事要习惯回过头来三思
- 第三层:即使对方真的是胡说八道,也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找出其中的合理性
- 第三板斧: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 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 OKR:谷歌的目标管理法
- 作者2017年年初能够想到的目标做的图,要拍个照。
- 消耗跟踪曲线--比较工作实际完成情况和预想进度的差别。
- 做好最后的1%
- 一定要把事情的最后一步做好。
-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年轻人生活在一起相互学习。---约翰.亨利.纽曼
chap6、职场的误区与破法 (201/347)
- 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资
- 作者投资时的原则:永远不捡便宜货。
- 杀鸡一定要用牛刀,以市场价的2倍来吸引人,这样优秀的候选人就不用挑公司了,给优秀的人一个高出预期的待遇。
- 交个女朋友,给她买点儿礼物,两个人出去玩玩,花销为工资的1/5。
- 第一份工作必须能够让你极快速地成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行业,而且你也需要主动通过第一份工作尽可能地成长。
- 五级工程师和职业发展
- 人与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而不是通常人们想象中的差一点点。
- 吴军认为自己是2.5级。
- 职场上的四个误区和四个破法
- 误区一:工作和职业分不清
- 职业是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
- 专业的态度,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标的达成为中心。
- 误区二:把自己仅仅当作一个单位的过客,而不是主人
- 误区三:被语言暴力激怒后就乱了章法
- 误区四:疏于沟通
- 破法:
- 第一,任何时候为人都要谦卑,只有谦卑,才能更有效地沟通。
- 第二,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语言暴力和其他故意伤害。
- 1、反省自己,是否因为自己的过失惹怒了别人
- 2、确认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对方不公平对待我们
- a.与这件事无关人
- b.站在我们这边的
- c.施暴者
- 3、搞清楚施暴者的目的
- 第三,永远要明确,工作不是为了公司或者他人,而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个既定的大方向
- 学习做一个领导,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主动地多做事情,多跟人找交道。
- 第四,注重长期效益,把一件事放到两三年的时间周期来看待,这时我们对它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
- 误区一:工作和职业分不清
- 职业员工和管理者要注意的两件事
- 如果一个开发人员不清楚自己所做的产品盈利能力如何,是非常危险的。
- 最有效的沟通是在第一时间直接给出答案,然后补充解释。
- 善于沟通的人会理解对方提问的目的,然后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字面上的问题。
- 缺乏大局观,只盯着自己当前画的那个色块,不愿意往后退两步看看整幅图画。
- 基层的员工要抬起头,而管理者要弯下腰。
- 职业中的帝道、王道与霸道
- 拿破仑一生最在意的是他的法典。
- 如何用短期的方法达成长期的目标的问题。
- 有后劲儿的人有着更广的视野,而这种视野常常来自良好的博雅教育。
- 职场完美进阶:常识、科技和艺术
- 今天,很多事情要做到极致,最后靠的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 任何事情从0分做到50分靠的就是常识。
- 从经验中得到的结论并且不断地被验证,时间一长,就被人们看成是真理了。而这种真理被大多数人认识之后,也就成了常识。
- 如果我们做事情想从50分的水平提高到90分,仅靠常识或者常识性的知识就不够了,需要靠先进的科学和技术。
- 任何事情做到90分后,单纯靠技术有时就不能再提高了。
- 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几乎每个人遵循一定的步骤都能够学习和掌握,但是艺术则要靠天赋。
- 成功学的内容,大多讲的只是职场上的常识,所以只能做到50分的程度。
chap7、商业的本质(247/347)
-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 我们多出来的时间和金钱应该拿来干什么?把时间用来学习提高自己?把钱攒起来投资?很多人都会这么想,但是绝大多数人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做。
- 茑屋书店的增田宗昭。“我认为寻找网络和实体的真正的协同作用,才是对CCC而言最佳的选择”。
- 人省了钱、有了时间,最终是要花掉的。
- 经营和管理的秘诀:不给选择
- 最开始是欧米茄手表的产品种类从1000多种到100多种。
- 让绝大部分员工满意的制度,而不是在所有事上取悦员工和顾客。
- “第三眼美女新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三个阶段
- 把新的科技产品从出现到成为爆款的过程称为“发现第三眼美女”。
- “第一眼美女”:一眼看上去很漂亮,但是不属于大众范畴。
- 新技术产品,通常都需要到第三代才能够普及,被大众广泛接受,并且较长时间地存在下去。
- IT产品的3个阶段(其实跟老罗说的消费心理学一样的逻辑)
- 1、有了革命性的发明,产品也性感,但毛病多,对技术特别敏感的人才会关注和使用它。
- 2、解决了第一阶段的问题,但比较贵,只有有钱人才会使用
- 3、解决了价格问题,才能普及到大众
chap8、理性的投资观 (267/347)
- 金钱观
- 贝聿铭的祖父贝润生花了9000两银子(相当于12000块大洋)买的狮子林,不过后来改造过。
- 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
-
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 把钱有效地花掉,让自己处于一个好的起点,才能有好的未来。
-
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
- 世界上任何东西的获得都是有代价的,钱也是如此。
- 无论是iPhone还是房子,给生活带来的麻烦都超过了便利。
-
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
- 很难用5块钱办成10块钱的事情,有工夫费这个省钱的心思,不如多花点功夫去挣到10块钱。
- 掌握一些大部分人不会的技能能挣钱。
- 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资、投机)光
- 风险意识
- 国外代购的风险
- 丢失的风险
- 补缴税的风险
- 退货的风险
- 中国所谓的理财产品,很多背后是债券和保单,还是有很大风险的。
- 防御性驾驶
- 国外代购的风险
- 第一堂投资课
- 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
- 投资的行为要围绕目的进行
- 主要靠事业发展
- 投资的工具
- 上市公司可流通的股票
- 债券
- 不动产
- 未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基金
- 金融衍生品
- 高价值实物
- 选择投资对象考量的原则
- 夏普比率=(投资回报-无风险回报)/波动性的标准差。
- 准入成本:就是交易的手续费
- 投资的行为要围绕目的进行
- 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
- 投资中的误区
- 误区一:贵重金属是好的投资
- 简单地讲,它们和人类创造财富没有什么关系。
- 投资,是要通过经济增长获得确定的回报。
- 误区二:专业人士理财一定比我自己做得好
- 自己理财时,要能够恪守一些简单的投资准则。
- 误区三:在股市上花时间研究得越多,回报就越高
- 误区四:只要有人买股票就会不断涨
- 误区五:哪怕我买的股票亏了钱,只要我不卖,就没有损失
- 误区六:一毛钱的股票很便宜
- 扣除经济上涨的因素,投资本身是零和游戏。
- 误区一:贵重金属是好的投资
- 围绕投资目的进行资产配置
- 三种投资策略:
- 将全部资产押在一两只股票或者一种投资上
- 因为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我们不会像持有指数基金那样,永远持有单只股票。
- 某一只股票占资产的比例特别小
- 在股市上当劳模的时间和精力,不如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或者休息休息,陪陪家人和孩子。
- 自己选若干只股票构成自己的投资组合
- 在股市低迷的时候,要有钱能够买入股票;在股市高涨的时候,要知道拿回利润。
- 第一,彻底忘掉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
- 第二,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决定在一座城市居住很长时间,并且有能力买房(不是投资房),还是应该买房的。
- 第三,除了住房和其他不适合老百姓的投资手段,就只剩下两种了,即股票和债券。指数基金即可
- 第四,当投资工具只剩下股票和债券两种之后,资产配置的策略其实也就一目了然了。
- 第五,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对风险的承受力和用钱的时间,按比例将资产分配到股票和债券中
- 第六,如果大家在股市投资上运气比较好,投资组合中股票这部分收益的比例会远远超过债券(和现金)的比例,这时候要拿回一部分股票的收益。
- 将全部资产押在一两只股票或者一种投资上
- 三种投资策略:
chap9、好好说话(313/347)
- 讲话做事都要达到目的
- 很多人忘记演讲的目的:是让听众接受我们要传递的所有信息,而不是只考虑怎么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而根本不考虑听众是否听进去了。
- 讲话缺乏对听众的针对性
- 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完更多的内容
- 演讲要点一般不会超过三条
- 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 任何人讲话,都有责任保证信息按时、准确地送达对方,而对方确实明白了他的意思。
- 我们平时宁可少做些事情,让每件事情都产生该产生的效果,也不要为了完成任务,不讲究效果而做一堆没有用的事情。
- 悟道的关键又在于勤于思考。
- 谈谈讲理的方法
- 赵小兰演讲的例子
- 她一直在肯定和认同对方的观点,但是用事实说明他们的行为违背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 我们靠什么说服人
- 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争论过程
- 不去和他争吵,也不依靠巧舌如簧,而是拿出不可辩驳的事实,以一种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说服人。
-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他个人的能力,更要靠他调动资源的能力。
- 如何做好演讲
- 讲话首先要看听众是谁,对于不同的听众表达的方式应该有所不同。
- 第一张PPT:我们是谁,过去几年做了什么事情
- 第二张PPT:我们提供什么
- 提供一种连接
- 对创业者提供一种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帮助
- 第三张PPT:我们投资的哲学
- 第四张PPT:我们对项目的看法
- 风险投资的目的,是帮助一些没有财务能力的人,实现他们改变世界的理想。
- 第五张PPT:我们对所谓趋势的看法
- 预测是靠不住的,而作为投资人所能够做的,就是对事实做出正确的反应而已。
- 如果很多人几乎同时看到了类似的问题、有相似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趋势。
后记 从《硅谷来信》到《见识》(345/347)
- 命运的改变首先需要见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