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
日本作家渡边康弘写的这本《高效阅读》的书。我有好几次打开扫了几眼,都没有看,许是对日本作家有偏见。我看了很多有关读书的书都是英美作家写的。
今天终于花了三个小时多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了以后居然非常的激动。我感受到了一个很真诚的人。这本书似乎让我看到了作家本人,他就坐在我的对面对我讲他读书的体会。这也和作者提倡的“共振阅读法” 也是一致的。作者提倡在看书之前先想像和作者就坐在自己的对面。作者主张读者要主动的去阅读。越是被图书牵着鼻子走的人读书的效果越差。读者应该是有着明确方向,借助书籍完成提升自我。
共振阅读法包括几个步骤:
共振阅读法中的5步共鸣。
步骤0:接触书本,明确自己的目的。
去判断本书中的内容是否有用,只需要三分钟:保持呼吸,一边快速翻阅书籍。同时自己想,“我最想了解到内容在哪一页呢?”。然后随机翻看一页,如果可以激起你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 那么本书一定就是对你有用的一本书。应该明确读书的目的,这样会更有效的找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
步骤1:通过随意翻阅,让大脑“下载”信息。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 首先, 要保持缓慢的呼吸。用5秒钟的时间吸气,再用 5秒钟的时间呼气,以此为一个循环进行“深呼吸”的动作。第二,快速阅读,虽然眼睛无法看清文字,但是信息已经进入我们头脑中了。
步骤2:在三栏表格中绘制曲线。
从三栏表格的右上开始朝着左下的方向绘制像山谷起伏一样的曲线,接着标注六个朝上的箭头,同时在对应的位置写上页码,这些页码是要回头仔细阅读的页码。并且确定好优先顺序去读这些页。
步骤3:从曲线中感兴趣的那一页上摘出单词。
按照之前确定的顺序,翻到相应的那一页。然后用眼睛大致扫一眼。摘出“共振词汇”,将其记录到“共振地图”上。这些首先映入眼帘的词汇,就是作者与你展开对话的关键词汇:“共振词汇”。这些与我们“共鸣度”较高的词汇进入到视线的那一瞬间,身体会产生微妙的反应。
步骤4: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
看着“共振地图”,找出自己感兴趣或者关注的点。 重点放在之前“步骤3”中所摘录的词汇上。然后,问自己“什么是我想问作者的内容”?“什么是我感兴趣的部分”?一边寻找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重点词汇。如果找到了某个“共振词汇”,就要在“共振地图”上进行标记。虽然只是罗列出的一些零星词汇,但正是这些“让你感兴趣的内容”“让你想关注的词汇”,才是引导你去创新的关键所在。
接着, 只用8分钟时间去阅读,只阅读自己关注的内容,去阅读自己找出的那些“自己所关注的”或“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内容。不要被具体的页码所束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就好。同时注意,并不是要“留着以后再读”,而是“立刻就去阅读”。
步骤5:基于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想法,制订出行动计划。
用3分钟的时间,想一想如何利用你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信息与想法,制订出切合实际的行动计划。计划的内容可以按照“一周内”“三个月内”“1~3年内”的时间分割来思考,然后分别将其写下来。
这就是本书所介绍的“共振阅读法”,使用之后,每本书只用20分钟就能读完的快速阅读法。 注意力的集中只能保持20分钟 真正能用于阅读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0分钟”而已,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作者提出,根据长年以来阅读上万本书籍的经验,有时对于读者来说真正重要的内容,和作者自己想要传达出来的信息或者观点,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错位”发生。 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想了解的信息的话,就改掉“从目录 开始看起”的习惯。一上来就看目录, 这从认知科学、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将会适得其反。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最初通过看目录,会让大脑形成“固定思维”。作者的观点可能就会先入为主地传达给我们,而我们自己真正想要了解的信息,可能就无法获得了。所以,阅读时的中心应该是“你自己”才对,而不是书籍本身或者作者。作者的这个观点和我最近看的一个崔永元讲的“素阅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本人也不相信真正的素阅读是否存在。读书本来就需要读者的参与,只有读者才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因为和读者的“世界融合”这个应该是德里达的一个概念,如果我没有记错的。因为我是赞成作者的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找到我们和作者的共鸣点。这样也可以产生“心流”。这个观念首先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提出的,他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定义为“心流”。 这个概念很广泛,也鼓励人去寻找真正可以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管你喜欢的是什么,都没有关系。不一定是读书,也可能是种菜,也可能是打扫房间。就像庄子讲的那个捉禅的老头,千金都难以和他交换,他喜欢的就是那个瞬间。这是一个幸福的老头。我们每个人也许毕生都是在寻找那个让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产生”心流”的东西。
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是作者不但提出了一个高效的读书方法。还给出了很多人生职业的建议和规划。把读书和对人生未来的设计结合了起来。可以产生一些实际的效用。作者提倡人应该带着目的去阅读,阅读可以改变命运。仅仅完成阅读是不够的,想象着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子,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同时付诸实现。作者在书中也列举了很多成功人士如何通过阅读改变命运的故事。
作为一个准成功人士,可以问自己三年后会是什么样子,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三年后的你,
Who (谁)和谁在一起?
Where (场合)在什么样的场合?
When (时间)三年后的几月几日,(具体的时间)?
What (做的事情) 在做什么事情?
Why (原因) 为什么要做那件事?
How (方法) 怎样做才能实现?
在考虑下,10 年后有会什么什么样的?
通过这些追问,带着这些人生的目的去读书,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同时作者引用了熊谷正寿提出的“梦想人生的金字塔” 的结构去诠释为什么人通过读书可以提升人生和事业。 这个金字塔分三层,基础层包括:“知识,教养” “健康” 和 “心理,精神”三个方面; 实现层包括: “事业, 社会生活” “家庭, 私人生活”。 位于最顶端的成果层包括:“经济,物质和金钱”。
通过这个金字塔,可以让自己看清楚自己还有那些不足,从而明白该看哪方面的书,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从这本书的整体的布局和目的来看作者是一个实干家。在幼年时期,作者也是很尊敬那些创业企业家,经营顾问等专家。整本书承载的信息涵盖了作者的生存经验和知识。作者也是花了大量的心血写成本书,查阅了100本参考文献,聚集了自己所阅读的1.5万本书籍的“能量”。
综上所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我在读完本书的时候很是激动,好像真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真诚和通过本书传递的能量。希望有兴趣的人也可以读读看,通过阅读此书,梳理自己的思路,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以及自己读书的目的,可以找到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突破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1088/93e167e0cd5377f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