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散谈笑着听(12)
初识教育:我来了,带着一份“实然天性”,“应然目的”落位于“教师”这个职业窠臼里,不容变更,不容逃避。 因为如果逃避了,我就失掉了存于社会的基础,如果逃避了就不能很好地以比较完美的社会形象出现在社会群体之中。因为“教师”的职业可以给我带来维持现存生计的资本,带来社会环境中自主生活的尊严,还能带来现存需要和推崇的更新的力量,最难得的是可以让我的“实然天性”得到张扬……。以上这些语言被翻译成现存生活的语言,那就是:当初,人化社会需要一批做“教育”的人们,以一定的优越条件来聘请符合”人化社会”要求的人,这些人就被命名为“教师”。懵懂无知、迫于生存需要的压力,我挤进了这个行业。其实也就是自己的机缘、命理迎合了这一段的运命。
再谈教育:“天生我命”、“现存环境” 与“多点偶合(梦境愿望)”成就了我的职业角色。35年来“教师”这个称呼一直伴随我左右,不离不弃,是我“人化社会”环境的一个标签。渐渐地,我对“教师”这个称谓有了“职业”的认识,因为“人化社会”尊崇资本,提倡劳动创造一切,各种劳动项目都会给劳动者一个“名分”,让所有的付出都能够“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我获取了“教育劳动”这份工作。逐渐地,大概由于“我是人”的缘故,且生活在“人化社会”中,我对“教育劳动”有了自己的认知:教育不应该只为某个 “组织”存在,应该为整个“人化社会”生成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存在;教育不应该只为“现存生命”而存在,更应该为未来更好的生命发展而存在;教育不应该只是为狭隘的现存环境而存在,更应该为“会有美好前景未来”而存在,未来存于现存环境的人们的愿景之中,还可以为更加广袤的虚拟空间存在——前提是必须美好。也就是说,现在,我对 “现有教育”的理解已经是在“应真实”概念下的解读。“现有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出能够使人化社会得到发展的的建设性人才、创造性人才、拓展现实美好的传递性人才。
有分析说,教育的作用很小,在实然课堂中矫正的效果太差。俗语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正是应了这一点。
而有的人就认为“教育是万能的” , 也就有了“过度教育”的理念,接着也就出现了“强制规范”这样的评价。明显地,这种认识存有片面性。所以,才使得教育变成了“模具固形”而不是“流程显现”,很多时候,“实然课堂”总是因为“不合规矩”而被矫正,结果就开设“郑人买履”式的课程,进行“削足适履”式的评价!由此,我想到了古代的一些“宗法”规定:xxx根本就不能出生!这是多么荒谬的现实,但是,在某种现实存在中就堂而皇之地存在着,而且被认为是天经地义!
教育认知拓展: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不合乎“规矩”的,每个人都是一个 “独我”,以现在的经历看来,我更愿意看到一个万千生灵载歌载舞的场景 ,而不愿意看到万籁一音的合奏!如前所述,在命理运行的过程中,有着万千的事件在依照或主观、或客观的规律运行着,同时承载着各自的命运或是他物、他命,影响着主观、客观的事物的运行轨迹。 “教育”只是现存环境中人们倾力打造的小小“事件”,其存在的外显形式是“人们自愿地把自己的思维固化在某个时空点上,并延伸、幻化成‘点象’,再将 ‘点象’外显于行为中的过程”。人们规定了教育元素的组构,其中,常见的元素之一就是“课堂”,依照人的智能,可以“创新”和 “造异”,以彰显战胜自然的“超感”。
而有的人,他们的“存智——脑存智慧”未超“现存——现实存在”,受智慧所限,无法拓展智商到“超现存”,只能借现实的一切“教”人们“过好现实、承认现实”,如“儒家”的“人治”秩序,规范并希望人们一直延续“儒”的程序,并千秋万代地持续沿革,他们把教育做成了自己生存抓手,不但吃定当时,还想吃定未来,让未来也为现在服务,在当时,站在精神领袖的高度来做“教育”这件事。教师“以把握住孩子的未来”来制约家长,要挟社会、成就自己的生存环境,换句话说,为了从人化社会中获取更多劳动资本。以博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财富。
还有的人们希望借助“教师”职业,打造出“超智”的社会精英,而 “超智”的人们则希望“人定胜天、大造尘往”。这样的人目的是让未来挪动脚步张开双手,将时间和空间对折已成就现在的生存环境……。
我无力于创造和改造,只是把它做成了自己的“生命流程”,如果生命可以循环的话,也宁愿它成为系统,那么,就做成了自己的“生命流程系统”。也就是说,“我的人生”可以用“一堂课”来记录。
在这堂课中,我按照某些人从事“社会职业”的分类方法——以自己为原点,以所涉事件程度为半径画圆,从事件本身出发,分成了“关我的事” 和“不关我的事”两类的模式,把课堂也分成了“关乎我的课堂”和“不关关我的课堂”两类模型。这里,只谈“关乎我的课堂”。不谈“不关乎我的课堂”。
整理一下大数据:
想自主: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教材我来选、我的课堂系统我来支撑——但是,鉴于人智所现,只是有奇妙的想法,想将课堂变得生动而永恒,但是缺少方法和路径,想上天却没有天梯。
我的课堂要素我来建构——想居高临下地俯瞰课堂的生力,建构课堂“命模”,可是,缺少了居高临下的经历和才能,有时候,想成为超人,但是,难以获得。虽然我全力以赴,怎奈思长虑短,才思不及!主观能动性不能控制“实然课堂”的进程。
究竟课堂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评说,自己的课堂自己解析、自己课堂的系统要素也需要自己独特的要素支撑——课堂系统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每个要素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每个要素也是有本我特性的,它们在自身运动的同时,也在于外界系统构连,形成自生系统中自己是决定因素,用以决定自身状态,而在外界环境中,自身又作为条件因素存在着。诸多因素错综复杂,以各自相融相合、相斥、相吸的状态呈现着。
同理心,我的实然人生也是这种状态:气势磅礴与小桥流水各呈千秋,它们都实然地存在着,而且存于心、显于眼,在时间的牵引下由我来慢慢度过。我想睁大眼睛看清楚,想平静心情理出心绪。自己的人生自己体验,自己依据现存的实然利用自己的内隐力把自己的人生设计成了一节实然的课堂,现存的“人生实然”容纳了我的实然体验,实然的课堂“模型固化”以文字为载体记录了我做“实然课堂”的流程。
也就是说,现在,我对“现有教育”的理解是以“应真实”概念为基础的,以此来展现自己对“实然课堂”的理解和演绎。
从现有教育职业角度讲,我是教师,语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最高追求是把学生送入到“现存机构规定的条件更为苛刻的地方去”,美其名曰“高级学府”,为了如此的追求,我与各位同行,拼尽所有,托举出一批批的“人才”,这就是“现有教育中”我的身份职责,职业要求,也是社会赋予的名分——教师必须全力维护的东西。
一直以来,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但是,我总是不被“现有教育”所容纳,不被现实环境所赏,所以,在这个环境里,我不知所措。
逐渐地,我发现了其中的 “原委”,原来是“现有教育”只做现实,不做 “应真实”的教育,而我的实然课堂里不只是现有教育,还有虚拟时空,我称它为“应真实”。并且,我将把我的 “教育劳动”定名字叫做是“实然课堂”;我的追求是以自己的人生为例剖析实然二字的表现形式;以实然课堂为例解释实然二字的表现内容;以生命流程为例展现求解实然二字的路径;以自己生命系统、实然课堂系统形成的方式、方法为抓手认知探究实然存在的表现方式、方法,切实体现实然存在的价值。
总之,我想表达的是“自己的人生只是实然课堂中学校教育里的‘一堂课’”。因为,我的职业就是教学,熟悉课堂的流程,更主要的是可以“设计课堂”。用“课堂”作比,我觉得自己的“部分人生”也是可以自己设计的,并且,可以依照自己的设计成就别人的职业,或许也能成就更多的 “人生课堂”,如果真能够这样的话,就是“实然课堂”的教育作用,得到了辐射。成就了它的意义价值。“实然的课堂教学”达成了它奇妙的“以有形”托“无形”的流程(里程),完成“应真实”课堂的使命。
结论:“实然课堂”,一般而言,“实然”是与“虚拟”相对的,而此文中的“实然”与“虚拟”是可以相融、相浸的。(实际就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前文有陈述)“课堂”是与“随意空间”相应的,它们成就了“实然”与“虚拟”的物象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