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心理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有些后果你需要自己承担

2018-06-07  本文已影响585人  有料家庭教育

文/西江月Jane

01

早上,原本按计划7点20出门,孩子能按时到学校做早操。

7点10分的时候我提醒了一次时间,孩子基本洗漱完毕。

结果,7点18分准备出发的时候,奶奶说:“昨天还有一些樱桃在这儿,大宝你要不吃了吧。”

面对诱人的黄樱桃,大宝尝了一个,非常美味。

于是坐下来,对樱桃精挑细选,慢条斯理的吃起来,就像放学回家没事的时候一样。

按照之前的约定我后面不再提醒,自己看时间判断,迟到了也自己承担。

直到7点30分,在奶奶的再三催促下,孩子才拿上最后一颗樱桃出了门。

晚上回来,我也没有过问今天是否迟到。

睡觉前,孩子郑重的跟我说:

“妈妈,今天郭老师说了,明天要早点到,早点到,早点到!”

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她一字一顿的认真重复了三遍,看得出来这件事对她很重要。

看得出,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但孩子一定意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心里有些难受和自责。

最后孩子说:“妈妈,这样吧。明天早上你早点叫我起床,如果我起不来,你就把我拉着坐起来,或者拿一块湿毛巾帮我擦眼睛。我生气你也得这么做啊,一定要保证不迟到。”

早上,我明知道孩子会迟到,知道挨批评她会难受,但是我不能总是为她遮风挡雨,不能代替她承担所有不好的结果。

她本可以选择不迟到,但是既然她迟到了,她应该自己承担后果,学会为自己负责。

02

几个月前,有一次见了一个读高三的亲戚。

他妈说,这孩子学习不太好,都快高考了,还没有一点紧迫感。只要有点闲暇时间,优先用来打游戏。平时和他沟通,从他嘴里得不到一句完整的话,听得最多的回答是:嗯,还好,不知道......

男孩身材高大,但却没有朝气。头发已经长到眉毛处了,如果不是往旁边梳,估计看不见眼睛。眼神游离,歪着头,坠着肩,似乎从来都没有站直过,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们聊了聊复习的情况,也聊到未来。

让我有点吃惊的是,他不仅对自己"夹生饭"般的复习状况不紧张,不急迫,而且对未来也没什么想法,就像在聊一个和他无关的话题:“反正我爸妈也不会给我压力,能考上什么是什么,考不上再说吧。”

他的形象让我想到了"葛优躺",这种状态让我想到了"丧文化"。

百度搜索一下,"丧文化"是指:

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

今天他就要高考了,但愿能考上大学。

其实,考不考得上大学可能也并不是最重要的,但至少,你总得对现状和未来要有思考,对自己负责任吧。

03

不过,回过头想想,这个孩子家庭富裕,房子父母买好了,娶媳妇的钱父母也准备了,以后生娃了,父母也想好了准备给带……孩子没有压力也是正常的。

日子仿佛是替父母过,责任父母也给全部承担了,孩子就是来替父母延续生命的。

这样的人生,别说学习不好,哪怕学习好,又有什么意思呢?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空心病"

徐教授擅长做危机干预,这个概念,是他在经历很多优秀学子的自杀干预后总结出来的。

这部分孩子,是我国学习最优秀的孩子,但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

"空心病"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有几位学生告诉徐教授,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这里的"别人的逻辑"就是父母的逻辑,或者说是父母灌输给孩子的逻辑。

父母的逻辑是:努力读好书,努力赚大钱,成家立业,光宗耀祖。

这是以前物质贫乏、"安全和生存需求"尚未满足时代的人生逻辑:读书、赚钱、买房、成家……可能就够奋斗一辈子了。

但是,现在的孩子不缺钱了,读书还有什么意义?人生还有什么值得奋斗的价值?

04

徐凯文教授说: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有问题,孩子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

我是散养长大的,或许是他们太忙,父母总是让我们自己去体验生活。

洗衣做饭做家务这类小事,一、二年纪就要学会,三、四年级就该学习赚学费了。

我是四年级暑假单独出门摆地摊的,此前一些年的周末或暑假都是跟着父母去他们店铺"实习"。

至今记得第一次摆摊的情形。

早上五点天还没亮,妈妈用摩托车载着我和一纸箱子种子,来到附近的集市。

用两个尿素袋连在一起铺在集市街边,把包装的种子摆平整,摊子就算摆好了。为了给我降低难度,妈妈特意按照半两、一两的重量包好,并在纸包上写好了价格。妈妈示范了第一个顾客的买卖,叮嘱几个注意事项就走了。她要赶到县城去开店。

旁边卖鸡蛋的阿姨说:"你妈可真够放心的,这么小就让你自己来赚钱。"

可不是,妈妈走后,我既紧张又觉得丢人,巴不得打个洞钻下去。但是想着这些的时候,已经有顾客要买了。我只能硬着头皮当起了"老板"。

虽然一开始害怕,但卖出去几包之后,就开始上瘾了,因为很有成就感。早市8点结束的时候,我装钱的布袋里,已经有一兜大大小小的钱,估计有十几块呢。

我喜滋滋地盘算着能赚多少钱。因为我和妈妈约定的生意规则是这样的:我每天从她手上起货,先赊账,晚上回去结算,把卖出的种子本钱给妈妈,多出的就是我的收益。

我积极性很高,但也有受挫的时候。

有一次,买的人很多,把我团团围住。这个人说买萝卜籽,那个人说买菠菜籽,而且都很着急,催着我快点算账找钱。那一波,我还收到一张10元的大票子,我记得那人只买了5角钱的白菜籽,我把大把的零钱找给他了。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数钱算账时,妈妈一眼就看出这张10元的是假票子。我一下傻眼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在小小的我眼里,这可是一笔大钱。

显然这天的生意折本了。

妈妈没有骂我,而是语重心长的跟我说:收假钱了,后果只能自己承担,本钱还是得给的。

不过她让我吃一堑长一智,从这件事中学一些教训:比如认识真假钱、越是人多嘴杂时越要冷静、学会识别坏人和一些异常情况。比如一般很少有农民会拿大钱买很少量的种子。

后来长大了,妈妈告诉我:“其实早就料到你迟早会收假钱。但是除非自己去经历,否则提前教,你可能也记不住,反而会让你更紧张和担心。而你有了收假钱的经历,才能有更深更多的体会。”

她说:“对生活本身的经历,比钱更重要。”

这句话对我影响深远。哪怕再难,我也觉得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结语

积极心理学认为,意义感是一种心理的现象,找到意义需要心理的体验和心理活动的参与。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体验了可以选择的自由、主动承担的责任感、面对未知的煎熬、经历挫折的疲惫、失败的失落、成功后的喜悦;体会到了被爱的感动、团聚的幸福,分离的悲伤、自处的宁静、期待的希望......我想他也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说:

幸福不是比出来的,是自己体现出来的,是创造积累出来的。

人生意义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也许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

作为父母,我们至少让孩子有自己去选择、体验、追寻和定义它的机会。

毕竟,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去经历,才知道是什么味道。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