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最近马云的一段演讲又非常火。那是一段关于云谷学校教学理念的演讲。
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感慨良多,思索日久。
“云谷学校培养的孩子,比的是谁的朋友多,谁的情商高,谁的爱好广,做到真正的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首先,身体是第一位,云谷不会因为明天考试,今天就停掉体育课,停掉音乐课,停掉美术课。我们读书,不是强行的灌输知识,而主要是培养爱好,培养对生活积极热情的感受力,不会扼杀孩子们的天性,但也要创造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培养孩子们一种坚韧不拔的气质------”
这里,我主要说说第一条,比比谁的朋友多。
众所周知,马云的朋友遍布全球各地,正是这些朋友,成就了今天的马云。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马云在公园一角认识了澳大利亚小孩戴维,每天跟外国小孩练习英语口语,跟他们一家都成为了朋友。即使不能见面,也英语书信不断,因此,戴维的父亲肯-莫力要求马云把字距留大点,以便在空处纠正错字。他的好学执着,深深的打动了莫力。1985年,21岁的马云,在莫力的邀请和不懈的帮助努力下,终于拿到大使馆的签证,远赴澳大利亚,游历了29天归来,大大扩大了马云的眼见和格局。
想结交朋友,自己必须要有一种外扩的张力。必须全心全意吸取对方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别人才能被你的诚心感动,成为能帮助你提高的朋友,甚至倾囊相助,助你更高的发展。
如果自己只是一滩烂泥,想靠结交朋友提高自己,光想着让朋友出力出钱,试想,这样的朋友能够长久吗?即使,你认识结交了许多有钱有能力的朋友,但是,你自己不努力,光想着占便宜,时间长了,谁会把你当朋友?反而落得别人瞧不起的下场。
在人生之旅上,对曾经帮助过你的朋友,怀着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永久的怀恋。虽然,别人帮助你不求回报,对于善良的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愉悦自己的事情。对于,被帮助的一方,更是得到一种精神和困顿上的支持。
结婚之后,每天围绕着家庭打转,我几乎没有朋友。但是,婚前,我也有一个异性朋友。他不会因为我是外来妹而歧视我,也不会因为我孤身在外打工而想占便宜。而我,也不会因为他长得黑长得矮就对他另眼相待,更不会像其他女孩子那样喊他:“黑球”。相反,别人对他不尊敬的时候,我还会维护他,让那些人不要乱喊。真正的男女朋友,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而疏远,更不会因为近在咫尺而有非分之想。我们有一起唱歌,他也请我吃饭,还有去旅游,有时他会叫上他的朋友,而有时,我也会叫我的朋友。即使独处,坐在一起,他为我剪指甲都是心无旁骛。那种安然,那种放下一切戒备的感觉,在异性之间恐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虽然相识相处的时间很短,也许只有大半年吧,但是,这样的人,已经植入到我内心一辈子了。我打工累了,想离开了,他为我点歌送别,为我买好飞机票,送我到机场。
他总是一贯的对我笑着,话不多,看见我,我看见他,都觉得特别的亲切。他有三个孩子,他给我看他老婆的照片,一个跟他差不多高矮的本地女子,本分憨厚的样子。种过地,但是现在也在工厂做工。
他也会开心的告诉我,今天家里煮了好吃的鱼,一大条,自己去河里捉的,老婆孩子一家人吃了。
还有一次,荔枝成熟了,他晚上带着我和我的好姐妹,拿着一条长长的竹竿,打着手电筒,去他村子里面偷摘荔枝。他村子里面的人看见了,也只是打过一声招呼,并没有说什么。我和姐妹提着一袋子荔枝,吃不完到处送人。
那时,一个已经在工厂提升为管理的女孩,见过了许多私营老板,家里老婆帮忙管理公司,而自己又在外面找情人的男人。她的总结是:本地的女人都好贤惠,也好可怜,男人在外面想怎样就怎样,女人都那么隐忍低调。
而我要说,也有例外啊,不是每个男人都是一样的。
男人和男人很容易成为朋友,而男人和女人却要靠诸多要素的成全。一个有家庭有责任心的男人,一个不靠吃青春饭的女孩,彼此尊重不纠缠,都能看到并欣赏各自内心的发光点,男人在某些方面会对女孩有些许的帮助,女孩也会尽自己努力的工作,虽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但人和人之间的真诚,在外人眼里也许会误会的交往,其实,是那么的纯洁。
朋友,彼此是成全和成长,而不是拖后腿,更不是依赖。像我们这样普通的人们,朋友自然也都是普普通通,想遇到生命中的贵人,就如千里马之于伯乐,首先自己要是一匹千里马,至于会不会遇到伯乐,也是时间早晚和机缘巧合的问题。
朋友也不在多,不用为了讨好谁而故意去结交谁。俗语说得好,圈子不同,不必强融。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宽泛的把自己身边所有的人都当做朋友,把自己当做一尊佛,渡人同时也自渡,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理解了朋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