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世族出身,孙坚是他的部将,太急登基称帝落得蜜浆解渴都没有
袁术字公路,司空袁逢之子,袁绍的堂弟。青少年时代他以侠气为人所知,后被举为孝廉,官拜郎中,先后担任过朝廷内外的多种官职,一直升迁到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率兵入京控制朝廷后,打算依自己的意愿废掉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让袁术任后将军。袁术不愿追随董卓而祸及自身,于是逃出京都到南阳。正巧这时长沙太守孙坚杀掉南阳太守张咨。孙坚本是袁术的部将,袁术也就趁这个机会占据了南阳。
献帝兴平二年冬,叛将李莈和郭汜在弘农郡的曹阳涧一带追击天子及公卿百官,保护献帝和献廷的杨奉被叛军打败,献帝只身逃到黄河北边去了。袁术以为时机已到,召集部属们开会说:“现在刘氏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们都愿归附于我。我想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现在就登基称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众人听了,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有主簿阎象发言道:“当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说有他们的两分,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虽然累世高官厚禄,但恐怕还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样昌盛;眼下汉室虽然衰微,似乎也不能与残暴无道的殷纣王相提并论吧!”袁术听了阎象这番话不吭声,心里却是非常恼怒。时过不久,河内人张鮍为他卜卦,说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为理由,正式宣布登基做了皇帝,建号仲氏。
袁术在与各路诸侯的混战中先为吕布所败,又被曹操的军队打垮。他带着少数残兵败将投奔占据飅山的旧部雷薄和陈兰,雷、陈二人拒绝接纳他。袁术内心忧虑不知投向何处。后来他想把他的皇帝称号送给袁绍,投奔在青州的侄子袁谭,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袁术死后,他的妻子儿女依附于他的老部下庐江太守刘勋。孙策打败刘勋后,便把他们一并带往江东。袁术的女儿被选入孙权后宫,儿子袁鐀在东吴做过郎中官职,袁鐀的女儿又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奋。
当时扬州六郡几乎全部在袁术手上,豫州的沛国、陈国、汝南3郡,徐州的广陵、下邳两郡都有着袁术势力的存在。相比周边势力,袁术一方不但属于绝对的庞然大物,而且形势最好,而其控制的地盘,尤其是江东,动乱很少。袁术称得上志得意满,声威一时无二。吕布在兖州差点把曹操打得差点无法立足,在徐州把刘备打得无法立足,但是听到袁术称帝就把女儿嫁到袁术那里(其实就是送人质),后来背盟听到袁术进攻时,也是惊恐不已;孙坚一直都是袁术的小弟,孙坚死后,人马依然归袁术管理,孙策开始也是袁术的小弟,是他死后才有的东吴。我觉得袁术最后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的根本原因是太急登基称帝了,论语·子路有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万不可焦躁,如果做事一味追求速度,逆其道而行之,结果反而会离目标更远。如果想要快速完成某件事,其效果未必会好,甚至大失所望,万不可急于求成。若袁术致力于发展自身、提升自我实力,最后很有可能一切水道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