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想法

小心,别让孩子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2019-04-10  本文已影响2人  岚泪轩儿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邓渊洁微博)

很久未见面的闺蜜突然打电话来和我抱怨,说我最近压力非常大,原因是小孩周末上兴趣班需要自己接送,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可是小孩的学习又没有什么成绩,老公不理解,说她不顾家庭。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老公不支持就算了,还一直泼冷水。

不可否认,她作为一个妈妈,的确很用心。在小孩一岁多时,就给孩子上各种早教班,三岁上幼儿园之后,就开始上各种兴趣班,现在孩子刚四岁,周末报了四个班,有英语、舞蹈、乐高还有绘画。

她跑了很多培训机构,试听了非常多的课,最终选择了几家优秀的培训机构。由于离家都不近,还不是在同一家培训机构,周末的两天时间,他们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她跟我抱怨说周末比上班还累,大人都已经觉得很累的情况下,那么,小孩还能在里面得到什么乐趣呢?

很多家长都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所以对各类兴趣班投入大量的金钱,却忽视了我们的孩子现在能学到什么,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双胞胎爬梯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哥哥从出生后48周起每天做15分钟的爬梯训练,在历经无数次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后,经过6周时间,也就是到了第54周,他能够独立爬楼梯。

而在此期间,弟弟则不做任何相关训练,只是到了第52周才开展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然而仅用2周时间,即出生的第54周,弟弟就能够独立爬上楼梯。

之后,格塞尔又对上百对其他年龄段的双胞胎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做了实验,基于实验的结果,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是推动孩子发展的主要动力,当身体不够成熟的时候,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和变化。

也就是说,孩子在身体条件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阶段,只有准备好了,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孩子在身体条件未成熟时进行学习,只会白白浪费孩子的时间。

网上有一个研究比较了学前期玩耍和学习两种早教模式,证明识字算数等学术训练,也许能在短期内提升相应的测验成绩,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只能维持1-3年就消失了。

曾看到有一则故事很有趣,也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深思。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有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因为幼儿园教了“O”这个字母,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转身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

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圆形的东西,而现在孩子失去了这种想象力,剪断了孩子幻想的翅膀,要求幼儿园赔偿伊迪丝1000万美元经常精神伤残费。

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幼儿园败诉了。后来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

著名童话作家皮皮鲁之父邓渊洁先生认为: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我们预估孩子的寿命,不可能只是短短十几年,孩子的人生就像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因为马拉松竞赛的特点就是谁笑到最后谁就赢得比赛。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定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对于学前期的孩子们,家长给小朋友报各类兴趣班学习,即便小朋友能够学进去,也是机械性的记忆,对以后的学习并没有很大的帮助。更有一种可能就是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理解能力较差,记忆力不集中,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丧失了信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赢在起跑线上“是个毫无教育理论支持的商业性教育谎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并不等于孩子就赢得了人生。对孩子的培养缺乏长远规划,过度关注起点的输赢,不仅会让孩子失去美好快乐的童年,孩子过早的透支智慧,健康,想象,造成的结果就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我们应该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多陪孩子一起感受情亲,感受大自然,而不是为了“起跑线”,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