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官网:中国绩效评价网
公众号:绩效评价
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5大方面的25个二级指标构成。《报告》以总指数形式呈现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水平和发展状态,分项指数和二级指标分别在5大方面揭示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绩效,同时也是对国家高新区整体和各省市国家高新区群体创新发展现状的动态监测。
1.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升势强劲,尤其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加速上扬。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为233.8点,较2016年增加34.7点,当年增幅创造了历史新高;五个分项指数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尤其是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增幅达85.2点;近三年来,五个分项指数的增长经历了从“不均衡”到“相对均衡”的转变。
2.各省份国家高新区群体差异明显,北京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水平最高,整体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4省市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领跑,第一梯队的省份全部归属于东部地区,第四梯队的省份全部归属于西部地区。
3.各省份高新区群体中安徽国家高新区群体创新能力提升速度最快,后发地区的提升势头迅猛,中西部地区的不平衡问题在加速改善。报告数据反映:安徽、湖南、贵州和辽宁增速迅猛,2017年中部地区高新区创新能力增速最高,且连续两年增速保持第一,西部地区高新区增长率由2016年的第四位攀升至2017年的第二位。
4.国家高新区持续呈现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主体加速发育、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和人才价值更好实现的特点。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的五个二级指标均实现了增长,尤其当年认定的高企数量取得了50.2%的增长;2017年高新区高学历从业人员的增速(11.0%)和科技人才增速(10.5%)均高于从业人员的平均增速(5.6%);2011年-2017年高新区“企业单位增加值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指标一路攀升,2017年达到37.7%。
5.国家高新区孵化载体建设进一步加速,创业投资进一步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上台阶。高新区孵化载体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17年157家国家高新区内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151家,其中国家级544家,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22.2%、18.4%;科技企业加速器640家,同比增长32.3%。众创空间达到2545家,同比增长53.7%,其中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为867家,同比增长55.6%。
6.国家高新区在吸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方面与硅谷地区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反映出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创业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2017年硅谷地区风险投资额达到140亿美元,同比增长69%。而2017创投机构年对国家高新区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共计3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6%。高新区风险投资总额仅相当于硅谷地区的39.3%,泛硅谷地区的22.1%。
政策绩效评价即将开始!敬请期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2690/b73d04c9bebeece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2690/a275dc4332f5e99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