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个故事教育美人说

写个文,送妈妈

2017-05-13  本文已影响615人  叶子的树2019
愿所有妈妈开开心心

图/@sun396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小故事,大意是:

一位老母亲指着草丛里的一只麻雀,连问了儿子4遍,“那是什么?”

最后,儿子很不耐其烦的回答,“都说了,是只麻雀,摸—啊—麻!七—跃—雀!”。

于是,母亲拿出一个小本子,让儿子念。

上面写着,“今天,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

每次读到它,心里都酸酸的,长大了的孩子对父母好像总是缺乏耐心。

很多时候,父母想和我们好好聊聊,希望我们能像小时候那样,眼里只装的下他们。可时代的步伐跑的太快,他们越来越不知道该和我们聊些什么,不懂到底该如何关心长大的我们。说多了,怕我们觉得烦,说少了,又怕我们走错路。好不容易,话匣子打开了,一不小心又成了“说教”模式。“唠叨的妈妈”、“烦人的爸爸”也就这么产生了。

近些日子,早上一打开FM96.8,就听到电台为母亲节特别新增的节目环节《妈妈的信》,有的是孩子写给父母的,也有的是父母写给孩子的,每一封都饱含了浓浓的情意,都是些平日里羞于表达的语言。

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妈妈和我,两个人都不善表达。明明心里想的是一朵花,说出来偏偏成了一棵草。

以前,我们的对话内容很是枯燥,干得挤不出半滴水,除了一些日常的不痛不痒的叮嘱外,其它的内容就像开政治座谈会。理性的两个人,碰到一起,还真是连一句矫情的话都说不出口。

记得,都快大学毕业了,妈妈打电话的内容仍然是,“要好好吃饭,不要减肥;学习累了,就休息;天冷了,要加衣.......”明知道这是妈妈爱我的一种表达,可重复的内容,听多了,自然觉得烦,也就随便敷衍道,“知道了,放心吧!”很多时候,母女之间的沟通好像除了这些,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那时,很羡慕一个好朋友的家庭氛围,她们一家人说起话来,特随意。她不管做了什么,都会告诉家人,哪怕是在路上踩死一只蚂蚁,开个玩笑,倒没这么夸张。

朋友知道后,简直是呕心沥血般的传授经验,我开始学着和妈妈分享此时此刻。有时,甚至是剪个头发,买个衣服,都主动上报一下。

慢慢地,妈妈也进步不少,前段日子居然还主动要求视频通话,今天,又在朋友圈下方评论留言了,天知道以前连点赞都很少的。

可亲可敬的妈妈,以后我们一起成长吧!

获取授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