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2 长大
又失去一位亲人。杂七杂八,胡思乱想。
只有一个夏天的生命
若虫会在地下安静地蛰伏两三年,然后在夏天爬上树干,破壳而出成为蝉,汲取树汁、大声歌唱。
相似的,水虿也会在水中生活两三年,然后爬上水草,蜕化而成为蜻蜓,大量捕食其它小虫。
它们都活不过一个夏天,来到地表之上的唯一的目的仿佛只是完成种族的延续。
这是一种牺牲个体,换取整体利益的策略。
小时候与长大了
小时候,总觉得有无限的时光,和小伙伴怎么玩、怎么跑都不会累;但是觉得世界非常小,北京的西山和中关村构成了我的地理认知边界。
长大后,越来越觉得抓不住时间,在读书、旅行、交谈中成长,仿佛越是享受时光,它就过得越快;同时,觉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大,“世界”的概念也变大了,天文认知的边界能达到920亿光年,知识认知的边界能超越想象,每天的感觉都是“认知圈在变大,知道的变多了;但未知的周长越来越大,知道不知道的变得更多”。
能够获得无限的生命吗?
不抽烟、不喝酒、不生气、保持童心,一定程度确实能延长生命;但是想要进一步延长,就需要医学、生物学的突破,但是也在认知之内;达到了肉体的极限,可以更换量身定制的器官,貌似也不是特别难,也在想象之内;想要将思维导出,脑机接口的进一步发展,仿佛也是能够实现的;这样就实现了肉体和灵魂的更新。
然后,如果想进一步延长生命,最大的敌人就是宇宙了。
现在,宇宙的年龄是138亿年,太阳和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太阳的寿命还剩差不多50亿年,宇宙的寿命还有多久不确定。
在地球资源崩溃之前部分移民火星,感觉不是很难;移民外太空,仿佛也不是特别难,因为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所有高等的宇宙智慧一定是星舰文明。
下一个难题,大爆炸产生的宇宙,或许有一天会坍缩。在被压入果核之前,必须要有制造另一个宇宙的能力。就像《三体3》里,云天明送给了程心最后一个礼物,一个可供生存的小宇宙。
反对火葬
周礼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看来土葬才是中华文明正源。
火葬的起源,可能是古代社会的医疗卫生条件无法应付大规模的瘟疫和战争以及发现新品种农作物带来的人口爆炸:烧死黑死病人是最简单的处理方法,骨灰林远比乱葬岗节约大城市的土地资源。
但这是纯粹的刻舟求剑思维,从发展的角度思考,未来的人类社会,一定会迎来宇航技术的突破(可能很快就到来)。殖民外太空最大的阻力,一定不是缺少星际飞船,而是缺少作为实体的人。
按照现在的生育率,发达地区的生育率才1.5左右,远低于可维持人口平衡的2.1。所以越是发达地区越应该废除火葬,将人体作为资源都保留下来。
而燃烧是一个非常激烈的氧化过程,原子层面破坏度百分之百。如果以后真的有技术可以复活了,骨灰一点价值都没有。
估计未来会有一种类似“基因银行”的商业保险公司:它会将人们的基因物质保存下来,比如毛发和血液。客户付给基因银行保存这些物质的服务费。基因银行用这些保费研究可使人类寿命延长和复活生命的技术。如果研究出来的话,就会首先服务这家公司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