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
《规训与惩罚》是福柯在1975年出版的重要论著,它标志着福柯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控制研究的发端。这本书构思于福柯参与法国毛派运动并开展“监狱信息小组”活动的时期,成书于法国极左翼运动退却和陷入混乱的年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正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希望从现代社会中寻求出路。
福柯曾比喻自己的思想道路:“我使自己有点像一头跃出水面的抹香鲸,留下一串稍纵即逝的泡沫,让人相信,使人相信,人们也愿意相信,也可能人们自己实际上相信,在水下面,有一条人们不再看得到的抹香鲸,它不再受到任何人觉察和监视,在那里,这条抹香鲸走着一条深深的、前后一致和深思熟虑的道路。”在《规训与惩罚》中,描述了国家惩罚机制由酷刑发展到规训的变迁过程。福柯认为,历史是“杂乱无序的话语与实际权力之间错综复杂关系发生变化的历史,在其中,并不存在什么本质起源,也不具有连续性,历史现象也不可还原为总体性原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法律书,不如说是一本蕴含福柯“非历史”主义思想的哲学书。
《规训与惩罚》对身体有着特殊的关注。在全书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场对身体极其残忍的场景:在格列夫广场上,无数人围观者一场酷刑。弑君者达米安被马撕拉四肢,再被刽子手“用烧红的铁钳撕开他的胸膛和四肢上的肉,用硫磺烧焦他持着弑君凶器的右手,再将熔化的铅汁、沸滚的松香、蜡和硫磺浇入撕裂的伤口”这是古典时期的酷刑。针对这样的行为,福柯并没有去探寻其中残酷的实质,而是指出这样对待犯人的酷刑使围观群众对国王和法律产生憎恨;而刑场上的罪犯却因在大众面前表现得无所畏惧而成为英雄。酷刑被仪式化后却走到了它的反面,成了颠覆法律的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符号。后来描述了18世纪,也就是启蒙时代使用断头台替代了残酷的刑罚。改革者们主张崇尚“人性”废除酷刑,实行人道主义。他们力图提出一种温和的惩罚方式。福柯在书中写道:“这样便产生了几个后果:它脱离了人们日常感受的领域,进入抽象意识的领域;它的效力被视为源于它的必然性,而不是源于可见的强烈程度;受惩罚的确定性,而不是公开惩罚的可怕场面,应该能够阻止犯罪;惩罚的示范力学改变了惩罚机制。”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方式的变化,更是由身体的惩罚转为灵魂的惩罚,集中体现在控制人的心灵和精神方面。到了现在,出现了“全景敞视主义”代替以上两种惩罚。全景敞视建筑英国功利思想家边沁提出的,是一种中心有监视塔的环形监狱:“每个人都被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任何微小的活动都受到监视,任何情况都被记录下来,权力根据一种连续的等级体制统一地运作着”。
全景敞视主义的规训机制在17、18世纪迅速扩展到整个社会机体,形成监视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这个全景敞视机制中被监视、规训与改造。这种惩罚的权力技术被福柯称之为“规训”。“全景敞视主义”的建筑广泛运用于学校、军队、工厂,“规训”方式得到进一步改进,人却被更紧密、更严格地驯顺,而监狱是规训技术的集大成者。全景敞视主义是规训社会的浓缩隐喻,象征权力无法觉察,但无处不在。“它是一种在空间中安置肉体,根据相互关系分布人员,按等级体系组织人员,安排权力的中心点和渠道,确定权力干预的手段和方式的样板”。
在这本书中,福柯运用谱系学分析了刑法的演变史。中世纪的酷刑是一种展示王权的手段,残酷的惩罚是对人们的一种警戒,宣示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与不可侵犯性。启蒙时期开始关注人道主义,从而采用更为温和的断头台方式,甚至对有精神问题的犯罪开始重视。到了现代则演变为集中体现规训技术的监狱。谱系学的总体特征是:断裂性、卑微性、错误性。认为历史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反复上演的戏剧,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从冲突到冲突,直到以规则代替战争的普遍互惠,人性并没有获得任何缓慢的进步;它把暴力一一安置到规则体系中,由此,它从一种统治过渡到另外一种统治。”
在福柯看来,历史的演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只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反复演变。监狱代替了断头台,代替了酷刑,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惩罚手段,表面上看是文明的,但它却更隐秘地把人的精神和肉体纳入到现存秩序的轨道,“人”变成了非人。《规训与惩罚》表面上是考察惩罚制度的变迁,而实质上是揭示人是如何被一点点榨取干净,变成非人状态。《规训与惩罚》通过展示刑法的演变,为我们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文明”是怎样以“软刀子”的形式把人的自由一点点剥夺了去,而人们却浑然不觉。福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历史,直接质疑了进步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历史观,在历史的断裂处、边缘处寻找真实的内核。
权力问题既是一个政治学的问题,又是一个法学的基本问题,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权力就是西方政治学和法学理论的一个核心的概念。福柯认为传统的权力理论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需要寻找新的角度去对权利问题进行理解。福柯超越了权力的统治权模式,对传统的权力进行了深入的批判,而且提出了与之不同的权力观。福柯并不认为权力是某个机构某个人拥有或掌握的东西,而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流动过程,社会里处处都是看不见的权力在发挥着作用。“《规训与惩罚》的主题不是一般的权力问题,而是一种支配技术,尤其是现代规训技术。”通过把身体分别安置于特定的空间,如教室、兵营、牢房;把身体的活动精心安排于每天的24小时内;用最新的技术来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每个身体的时间、精力;把一群有用的身体组织起来,运用某种“战术”,产生最大的战斗力和有用性这四种原则,再依靠层及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三种手段,将自由的个性驯顺为有用的肉体。即将“人”变成非人。规训权力不是封闭性、压制性的力量,而是生产性的,它不仅生产出驯服的肉体,也生产出关于个人的知识。知识、科学是权力锻造的对象,它们受制于权力,它们是由规训权力造就的。
福柯这位被称为“我们这一代最优秀的哲学家之一”的“思想怪杰”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太多震撼。在这本书中通过深刻的思想,透彻的论述讲述了社会复杂的一面。在谱系学历史观的支撑下指出现代人引以为豪的自由与进步的法治社会其实是人自由的牢笼。在中世纪,酷刑可以控制人的死,却无法干预人的生;到了近代,权利开始往人的灵魂靠拢;一直到现代,人生活在所谓“全景敞视”之中,规范早已内化,权利开始变为一张无形的网,就像一个随时困住人的监狱约束着人的生。
本书中,福柯一再强调权力与知识关系。社会上的各种权利依靠科学逐渐稳固与强化;另一方面知识借助权利的庇佑衍生出巩固权利的学问。如此一来,权利便实现了对整个社会的控制。比如在全书的最后一部分,福柯展开对监狱的细致分析,指出监狱体制的建立并没有使犯罪减少,反而诱发更多的犯罪。监狱不仅仅是执行刑罚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将刑事司法引入知识关系中。监狱中生产出的知识成为科学的话语,维持着监狱的有效运作。监狱式惩罚并不在于消灭违法行为,而是在于更好地利用这些行为。而可悲的是在阅读此书前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存在,并且对身后隐匿着的权利感到习以为常。
规训无处不在;权力无孔不入,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无法逃离社会的规训,但不能被自己内心的规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