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语言之序言篇

2023-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失落的艺术

我曾经在一个学日语的群里,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大哥,20年前英语专八,日语二级,因日语长时间未用,所以退化,但到达不惑年龄之时,励志从头开始学起。这已经听起来很振奋人心了吧,但更夸张的是,他如今的工作却与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算法相关,要知道这门学科难度之大,知识面之广的跨度是有目共睹的,该领域更是不乏天才神童,优秀的人之间竞争激烈程度日益严重,但他自学计算机语言,各种框架工具包,动手能力极强,日薪虽是1000元,但还不足以匹配其能力的程度,而我恰恰当时是一名计算机研究员,因为逃避困难,寻找舒适区,又对日语感兴趣,有幸加入了这个群聊,在里面和一群优秀的前辈,同辈交流沟通,彼此一起成长。

某个晚上的一次偶然交流,却让我大为振奋,受益匪浅:我发现学习是分层次的。讨论过后记录下来这一过程,方便日后查看,以及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这次交流是以学习日语的最终目的,但以其职业领域相关算法为话题而告终,我们一直聊到深夜,足足有2小时之多。

当时清晰地记得讨论的其中有一个叫朴素贝叶斯定理相关的话题,他说有点难,我当时挺纳闷,这不是最简单的理论吗?概率论第一章的内容就是介绍这个知识点的,也就是说,我5分钟就搞明白的问题(当然不是5分钟,这里夸张一点),他24小时1440分钟可能才搞明白,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呢?后来,通过和他一系列的讨论,终于验证了我的一个模糊想法。我才发现,我们两个人虽然思考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思考的程度有深有浅,并不在一个角度上,或者说同一个层次上。我思考的问题是:贝叶斯公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其本质是什么;他思考的层次是贝叶斯这个公式解决了什么问题,例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问题。

不同的思考层次或认识能力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我通过学术思维层次得出了“概率的概率”这个概念,而这位大哥却是通过职业素养,即贝叶斯去解决特定问题层次得出了先验概率,后验概率这些内容,虽还没有真正理解贝叶斯的本质,但已经会使用它了,已经能看懂这个公式要解决的问题了,但终究还是没有跳出条件概率这个范畴。

哲学上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3个重要概念。也就是说,人是理性动物,会逻辑推理,这也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有人通过认识本体论层次,有人通过认识方法论层次。

我这里不是说哪个层次好,哪个层次不好,谁优谁劣,现实生活中,前者更适合创造知识,也更容易创造垃圾知识,想想很多高校灌水的论文,骗的科研基金,转化率为零也就能理解了;后者则往往更能解决生活问题,为人类创造巨大的财富,因为新冠疫情不是靠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几篇论文就能消灭的,而是要靠实打实强制措施的实行的。

为什么一个班的人有人能次次考第一,有人却很努力却考不了第一,那是因为他们思考不在一个层次上,而学习就是这么一回事。

所以,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学习上可以多从本体论角度来思考和认识,学的会更快一些,也更轻松一些。但实操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从方法论的角度去认识事物,通过归纳推理掌握技术。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写出心法篇和技法篇的原因,两篇取自已故作者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心法篇来自九阴真经意象,而技法篇则对应降龙十八掌掌,九阴白骨爪和左右互搏空明拳,一内一外,方能称霸武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