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老板
“啊,傅老板(儿)!好久没看见您了。喂,老板,不准收他们的钱哈。今天,我埋单!改天……”又是问好又是敬烟的。同傅尚志先生在哪儿喝个小酒吃点饭或者出去休闲什么的,往往会遇到这种场面。这已不单是一种客套,而是一种发自对方内心的尊重与敬意。即使傅尚志先生已退休十来年了,那人格魅力的辉光仍然令我辈敬佩不已。
我第一次听到傅尚志先生的名头是在他从市科委调到市教委(后改为市教育局)任党委书记时,当时整个教育系统都知道他将接任市教委主任一职,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随和,积极配合时任领导扎实于工作之中。第一次听他在大会上讲话,随口而谈,语言简练,层次分明,措施具体,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说到他的讲话还有一个掌故,据说有次开会他不知不觉就展开去了——人家都说诗人是疯子……突然想到诗人杨然也坐在台下,便马上补充:“唉,我不是说杨天福哈。”台下随即哄堂大笑。后来还听说他在桑园当党委书记时,把桑园的农工商联合会企业搞得也是热火朝天。他是邛崃第一任文化局长,2001年,邛窑国际古陶瓷研讨会后,由耿宝昌、朱清时等主编出版的《邛窑古陶瓷研究》一书的很多篇章都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傅尚志先生牵头组织的“两研会”(古陶瓷和外销瓷)时出版的《四川古陶瓷研究》。
一年之后,傅尚志先生出任市教委主任,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全力推进当时的“普九”工作。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除涉及教育部门内部的许多工作而外,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学校用地等的落实。所以傅尚志先生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走访调研,全力争取各镇乡党委、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当时的经济条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记得有次他刚到我们学校了解完“普九”的相关工作后,立即就赶到镇党委政府协调有关事项,然后又回到学校与校长一起研究具体实施方案……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学校建设及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成为当时建得最好的房子。同时,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幅提高,顺利通过全省“普九”验收并荣获先进,为以后邛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直到今天,许多人都在感叹:傅尚志先生担任市委主任(局长)的十年间,是邛崃教育发展最好的十年。
傅尚志先生任职期间创办的《邛州教育》报也是令许多写作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记忆。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的第一篇文字《山乡之秋》在《邛州教育》报刊出后的那份欣喜与激动。之后,每月都盼望着报纸的出版,也是在期许自己一点一点的成长。在《邛州教育》报与乡土教材《邛崃》以及《老师,你好》等书编写出版的平台与工作中,激励和培养了众多的年轻教师。正如曹斌所说,没有傅老板(儿)咋有我们的今天呢!
傅尚志先生威信高,对工作要求严,整个教育局如果一听到“傅老板(儿)来了!”大家立马正襟危坐地严肃起来。其实,傅尚志先生是一个非常豁达、随和的人,对老师对同事是关爱有加、大力提携。如果没有他不遗余力的争取,农村教师的“116”(每月116元的生活补贴)在当时恐怕是很难兑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杨然、席永君、陈瑞生等一帮文学青年创办了《晨》诗刊,他们创作发表于当时的“朦胧诗”引起了一些领导甚至国安部门的注意,意欲查处。时任文化局长傅尚志先生对前来调查的人说,就是年轻人写点新诗嘛,又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查什么呢查?以后让他们注意就是了。自己把一切担待下来,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他们的创作与探索。可以说,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与此是分不开的。我也是因为爱在《邛州教育》报上写点文字而引起傅尚志先生注意的。1995年暑假,我和曹斌一道借调到市教育局协助杨子祥老师编辑《邛州教育》报庆祝第十个教师节专刊。这其实是他对我们近距离的考察与了解。他曾专门给我们校长交待,他入党没有?对年轻人要多关心,多培养。正是在他的牵赶之下,才有了我后来行政上跌跌绊绊十多年的经历,虽然有负诸多领导、长辈的期许,但自己确实在人生、社会等方面受益良多。
傅尚志先生无论智商、情商、能力还是社会担当都木秀于林,面对人情世故、工作之难犹如庖丁解牛,在举重若轻或谈笑之间解决于无形,当时的教育系统可算得上是“风平浪静”,红红火火。这也许是大家尊称他“傅老板(儿)”的重要原因吧(当时也流行这样称呼),虽然这与行政方面的称谓不符,他也并不喜欢、不应承,但大家还是一直把他当“老板(儿)”样看待:有品格有能力并乐于关爱、帮助他人而不怕麻烦,一至于今——但原则问题绝不含糊!确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台上台下来来往往,有几个能够或者还被称为“老板(儿)”?
古道热肠的傅尚志先生在退休之后更是一如既往地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市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在筹集善款、组织活动、关爱学生儿童等方面亲力亲为,多方呼吁,深受学生、家长爱戴和社会的好评,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邛崃市优秀文化人才、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可谓德高而望重也。
傅尚志先生在工作和社会事务之外,也是收获颇丰。说到邛崃的“三学士”,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学养丰厚的傅尚志先生(另外还有傅军、王德荣先生),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即使在行政事务缠身的时候,他也一直保持着学习、阅读、写作和对历史文化研究的良好习惯。创作、发表了诗歌、散文一百余篇并入选有关文集,主编或参编出版了《老师,你好》、《美丽邛崃》、《文君文化研究》、《邛崃民俗志》等十多部文集、方志和杂志,其中《桑园乡志》荣获省地方志一等奖,《千古风流·卓文君的故事》和《千古风流·历代诗人咏卓文君》荣获成都市社科联二等奖。2017年,出版专集《清贫的口福及其他》——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另一个维度的文化及其人生解读。
每念至此,我都要在心里说一声:嘿——您好,傅老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