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你会发现,兴趣爱好“广泛”也是一种错

2020-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麦子驿站

小时候,看到老师在成绩报告单上写着“爱好广泛”这几个字,我都会沾沾自喜一阵,好像自己瞬间化身为全才一样。

但长大了才知道,爱好广泛这几个字跟别人想夸你却找不到词,最后望着你的眼睛,真诚地说上一句“你,人很好。你,是好人”有异曲同工之尴尬。

因为爱好广泛,也就是说没有重点突出的特长,没有真正能为你带来价值和尊重的东西。这跟全才离得十万八千里,全才是随便一出手便是金句,随便甩出去哪一样就让别人无比羡慕加崇拜。

而我却只有“零加分,甚至负分”的广泛兴趣。

前几天看到《平凡的荣耀》里面有个小片段,有个实习生自鸣得意地把国际象棋获过奖的信息写在简历上,而他要应聘的是投资人的岗位。

一开始,面对领导的夸奖,他有点得意忘形,娓娓道来小时候下象棋的各种优秀事迹。但等领导收起笑容,严肃地问他,为什么没有成为专业的象棋选手时,他顿时语塞。接着开始编因为家里人希望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云云。那气场完全从云端跌倒谷底的感觉。

再后来面对领导的一系列盘问,他终于支支吾吾地说,下不下国际象棋这个信息不是那么重要吧。领导问他;既然不重要,为什么要写在简历里面?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了。这个问题也问到了我的心坎上。

以前刚毕业应聘时,也恨不得把什么奖项都写在简历上。不过是应聘个小会计,斟酌再三,还是把小学打篮球得奖的经历也写上。后来才知道,这有多么幼稚。

但有什么办法呢?我既会打球,又会写故事,还会弹钢琴,但不好意思,没有一样是精通的。如果哪一样一旦精通后,那么其他的兴趣都会成为一张张的加成卡,不断提升原有的价值。但倘若什么都是平淡无奇的,那还不如只会一样,并且精通它来得好。

生了娃后,在家倍感时间空余(其实仔细思考,是几乎没有多余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在职场吃了很多闭门羹后就戒掉了睡懒觉的习惯。除了晚上的几个小时,其他多余时间睡觉,我都认为是一种浪费),就给自己定了很多计划。比如,学英语、看多少课外书等。读着读着某一天,我又拿起多年不翻开的日记本写起来。

看得多了写得多了无意间就知道了公众号的操作、简书等。但我发现入驻这些平台后,都有一个要求是垂直发文。但我想写的有很多:比如亲子类的、校园情感类、青春偶像类、还有小说,随感,诗歌等一大堆。

所以我在简书一下子开了好几个文集,比如故事、诗歌、随笔、影评等。主要写故事,但一篇故事不可能一气呵成,往往是对某个句子或哪个观点有点感觉,然后写了出一个题目,再初步有一个故事轮廓,接着才能落笔成稿。但现实生活比较忙碌的我,往往想得比写得快,太多的想法一下子来了,但没有时间写完。所以会导致故事停停写写。那么在这期间突然又有新的一个想法要分享。比如现在在写的这一篇。我仅仅是想到了题目里的这句话,接着就坐到电脑前,敲打成一篇文章。

这样看上去似乎多了一篇文章,但实则少了在故事上磨练的时间。

最近又开通了头条和百家号。那个就更让我纠结了。百家号和头条不像公众号是自己把控的,稍微多写几个纬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百家号和头条如果垂直领域没有弄好,是要降分或者文章不被推荐的。

所以我就纠结,到底写故事呢?亲子呢?还是情感故事呢?

最后在摸索和再三思考中,决定写情感观点文。毕竟那个写起来轻松一点。

但虽然轻松,却也希望日更。所以百家号写完写头条,头条写完,公众号发文时间又到了。公众号发完,发现简书的故事、征文好久没写了。就这么忙得团团转。

有时候我真希望我的脑子可以简单一点,一根筋一点,只会编故事,或者只会写某个领域的文章。

但偏偏从内而外都是一个爱折腾的人。陪娃去医院打个针,看到某个景象,脑子里就一篇观点文出来了。既然出来了,不能不让它落地。

等这篇写完,又该忙简书的故事征文了。好多征文都还没写。

有时候兴趣广泛真不是件好事,让它成为好事是在有一技之长的情况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