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约旦河的葬礼,奴隶的归宿

2017-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六耳小鼠

理所当然的活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对于所有白人而言,买卖黑奴从事劳务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他们谈论买卖黑奴就如同在谈论贩卖牲口。

他们可以让黑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作,然后象征性的发些微薄薪水以彰显自己的慷慨仁慈。他们也可以随意决定黑奴的生死,命不过是草芥,再重一些也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西方法度之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所以他们可以随意掠夺黑人女孩的贞操而不会受到惩罚,也可以随意处死违背奴隶主意志的奴隶。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而对于黑人奴隶来说,自己是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这个观念也深深的根植在了大部分黑人奴隶之中。他们不会反抗,忘记斗争,甘于苦痛,忍受不公。在身为自由人的所罗门被绑架到贩奴船的时候,旁边的黑奴意味深长的说,只有我们三个是没有办法反抗的,其余人是黑奴,从根本上就已经认定了自己是奴隶的身份,他们不会反抗。

不会反抗,理所当然。

黑人和白人都认定奴隶制的合法性。

但合法并不代表合理。

总有人要斗争,要反抗。虽然不是激烈的肢体冲突,也不是极具有冲击性的血腥场面,但《为奴十二年》中的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实在是太缓慢冗长,但我却很喜欢这冰山暗流的叙事手法。电影是通过所罗门的视角缓慢展开的。从一开始四口之家在纽约市的幸福生活一直到所罗门被诱骗绑架到贩奴船上,电影都已经过去了半小时之久。

但就是因为前期对于所罗门幸福生活的铺垫,才得以让观众感受到作为奴隶生活下去的残忍。从才华横溢的小提琴家所罗门变成了每日遭受鞭打的黑奴普拉特,这巨大的反差让人心惊胆颤。

每日的鞭打和辱骂有时会让人失去勇气和尊严,失去斗争的力量。但从一开始所罗门就在斗争。在人口贩子手里,他说自己是所罗门,不是普拉特。从开始被木棍击打背部遍体鳞伤,到后来被人口贩子狠狠扇了一巴掌,他不改口。

十二年的奴隶生涯,他从未放弃。

第一任主人福特是个善良的白人。他具有同情心,也保有最基本的善良。在女奴面临被贩卖而和自己的孩子分离的时候,福特向人口贩子求情,希望能够不拆散女奴一家。但面临高昂的费用,福特退缩了。他仅仅将所罗门和女奴两人买了回来。

回到家之后,妻子问,是不是将所有黑奴都买回来了。这稀松平常的口气让人心里发酸。福特夫人又问女奴为何哭泣,得知是因为和孩子分离之后。她说,你会忘记你的孩子们的。她善待奴隶,但她平淡的语气却像是鞭子一样的在抽打观众的心。

虽然她和女奴之间种族地位不同,但相同的是,她们都是女人,都是母亲。如果身为母亲,却还能对失去孩子的女人说出这样的话,那么这不是安慰,而是一种残忍的鞭笞。这句话真是令人思考。虽然福特一家善待奴隶,但他们也从心底里将奴隶制视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制度。

他们是善良的,但仅仅限于不虐待奴隶,能够相对公平合理的对待奴隶。这是一种保底的善良,是在极度不合理的制度里无可奈何的道德底线。

不同于之后所罗门在第二任主人艾普斯手里遭受到无情鞭笞的肉体折磨,这是一种精神的枷锁。我们当然没有办法谴责福特,毕竟他对于所罗门来说是善良的,没有买下女奴的孩子也许只是因为能力有限。在所罗门惹恼福特家监工,差点被吊死在树上的时候,也是福特救了他。

在所罗门被吊在树上的时候,导演给了一组黑人孩童在旁戏耍,其余奴隶对于所罗门的遭遇视若无睹的镜头。这是黑奴眼里的理所当然。违背主人,是理所当然要收到惩罚的。唯一的温暖是一个黑人女孩拿了水给所罗门喝。

大环境的逼迫让人不敢做出头之鸟。包括福特,包括其余黑奴,后来,也包括了所罗门。

伪装自己不会读书写字,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是活着的代价。

在黑人女孩派茜被主人艾普斯奸污的时候,无人发声,包括所罗门,这也是活着的代价。

我本以为派茜在被奸污之后还能在旁人面前状若无事的跳舞是一种可悲的对于自己奴隶身份的认定。可后来,在派茜恳求所罗门杀死自己,将自己的尸身葬于无人知晓的地方时,我才知道,她也在斗争。

用死亡来斗争。

电影前半段,在贩奴船上有一个奴隶时候沉尸大海,有人说死者是幸运的,至少不用忍受现在的生活。电影中段,派茜想要用死亡来斗争,却终不成行。两者对比,也许死了倒真是一种幸运。

在这十二年中,所罗门数次求救未果,经历了背叛,感受到恐惧,但却并不麻木。终于在加拿大人巴斯的帮助下,成功恢复了自由身。

最后的拥抱在派茜的复杂的眼神里终结。所罗门坐上马车离去南方的种植园,回到了家乡。

电影里,很多人为所罗门的遭遇感到痛心。但最让我痛心的却是派茜。她是多么灵巧聪慧,勤劳能干。她能用玉米须编制娃娃,每日能够采摘五磅的棉花。而一个成年男子每日也只不过采摘两百磅而已。她从不妥协,对于旁人叫她讨好自己的主人的行为不屑一顾。她有尊严,有勇气。可她留下来了。

所罗门的马车越走越远,她站在原地,穿着黄色的裙子望着远方。等待她的又是什么?

活下来的是少数,留下的和死亡的,是大多数黑奴的命运。

酷热的天气下,黑奴在劳作,每人的采摘量是每日两百磅。有人猝死,不过是简单挖了一个坑将人葬了进去,匆匆就要挖土掩埋。有人说,让我说两句吧。他是个好人,从小照顾我们。神爱他,保佑他,收留他。至此结束,一个人的一生用简单几句话就了结了。

有人唱起歌,是《Roll Jordan Roll》.

摩西带领奴隶们来到约旦河边却没有过河。

黑奴唱起这首歌,希望能死后进入天堂。

如果神真的爱他的子民,是否会因为肤色不同而有所偏爱?

电影的最后,所罗门最终回到家,孙子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所罗门说原谅我。

他的爱人说,没有什么需要被原谅的。

夜深人静之时,当他的爱人看到所罗门背后的累累伤痕时,不知会作何感想?上帝叫我们爱人,爱自己的敌人。

天啊,这太难了。

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不知有多少黑奴的累累尸骨。怎么能叫奴隶去爱自己的奴隶主呢?被奴化,将奴隶身份视为理所当然,奴隶主用圣经来给黑奴洗脑,叫他们安于本分。

一种制度的废除需要流血和牺牲,变革需要勇气,也需要敢于打破一切理所当然。

世上最可怕的就是理所当然。当我们在停止思考的时候,命运也许会更残酷。命运会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约旦河边的尸骨。

纵观大历史容易,看一个人的一生太难。

史蒂夫·麦奎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缓慢的叙事,在燥热的南方种植园讲述了一个黑人十二年的经历。带出了美国历史上无法忽视的一页。

当之无愧的金球奖最佳剧情片,让我们知道永远不要理所当然的活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