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研修||《道德经》第1章:众妙之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7832/97d69eae922c4ea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7832/e7e8a15aaef81049.jpg)
第一章 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思维导图版《道德经》| 第一章《天地之始》
第一章 天地之始
【注音原文】
道dào 可kě道dào,非fēi 常chánɡ道dào;名mínɡ可kě名mínɡ,非fēi常chánɡ名mínɡ。无wú,名mínɡ天tiān 地dì之zhī始shǐ;有yǒu,名mínɡ万wàn物wù 之zhī母mǔ。故ɡù常chánɡ 无wú,欲yù以yǐ观ɡuān 其qí妙miào;常chánɡ有yǒu,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 徼jiào。此cǐ两liǎnɡ者zhě,同tónɡ 出chū 而ér异yì名mínɡ,同tónɡ谓wèi之zhī玄xuán。玄xuán之zhī又yòu 玄xuán,众zhònɡ妙miào 之zhī 门mén。
【注释】
(1) 道可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第二个“道”是动词,指阐述,解说。可道,能够用言辞加以具体形容的,可以说出来。
(2) 非常道:不是永恒不变的“道”。非,不,不是。常道,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
(3) 名可名:第一个“名”是名词,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称呼。第二个“名”是动词,指命名,称谓。
(4) 非常名: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
(5) 无:指道。
(6) 天地之始:天地的本初。
(7) 有:指由道而产生的万物。
(8) 万物之母:万物的本源。
(9) 欲:将。
(10) 徼:边际。
(11) 玄:玄妙幽深。
(12) 众妙之门: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译文】
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无,称天地的初始;有,称万物的本源。因此,从常无中,将用它来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将用它来观察道的边际。常无和常有这两者,同出于一个源头而名称不同,它们同样都称得上玄妙幽深。玄妙又玄妙,正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思维导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7832/02249e2915c9d79c.jpg)
【导图小语】
心(中心图)——本章是道的总论,它开门见山便提出老子哲学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因此本章的题目“天地之始”,用老子的肖像来表现,说明道是天地之始,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观念。
线(线条)——本章思维导图分为四个大纲主干,分用“道”“名”“故”“此两者”四个核心关键词来概括,均从原文中提取,便于记忆。
词(关键词)——关键词是从原文中提炼出来的,并对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相应梳理,包含并列、递进、总分的关系。
图(图像)——图像一般分为三种形式:插图、代码、符号。在本章中运用了代码,例如:“故”用“ 数学符号”代替,“观”用“放大镜”来代替,“众妙之门”用“门外的源头活水”来代替。而第一个大纲主干上的关键词“道”则是图像字。
色(颜色)——信息内容之间用冷暖色区分。
构(结构)——这一章的思维导图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二部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这句话当中,我们要找出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名”,将其归类提前,放在第二部分的大纲主干上。“欲以”“同”的提炼是同样的方式。
读道德经的方法:一诵读、二解读、三赏读
关于句读的处理:理解中分句读,逻辑性分段,诵读时见义
常识,自然常识科学常识,历史经验常识,统称为常,道与常识不同,所以非常道
道无形能量无限,有形看到的道不一定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