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并不美
每次看到别人写到故乡时,那字里行间的深情,那浸透纸背的眷恋,让我十分羡慕。随后就纳闷我自己,怎么我就没有那种感觉呢?觉得深深愧疚,很是愧对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
我出生在一个比较大的村,有七个小队,我家在四队,不上不下,村中间。老戏台就在我家附近。小时候最热闹的就属看戏了。由于个子小,常常踮了脚尖钻在人群里看戏,往往从头看到尾,回了家,还要把长围巾搭在肩头,当水袖,照猫画虎地舞弄一番。后来县剧团去我们村招录小演员,我还去面试了。这是记得的最有趣的事了!
记忆中的故乡是孤独寂寥的。透过往事的橱窗,仿佛看见昏黄的路灯下,我和妹妹两个瘦小单薄的身影,在等待上地晚归的父母。又仿佛听到耳旁北风呼啸,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独自狂奔,身后总感觉有悉悉索索的声音,于是越走越快。有一次甚至一头撞到了前面的不明物上(可能是村民扛的偷砍伐来的树桩),并因此落下了一变天就胸口疼的毛病,胸口撞出的积年的淤血还差点被当作胸膜炎让大学将我拒之门外。现在我都有黑夜恐惧症。每每回到家乡,一到晚上就不敢独自一个人出去了。
记忆中的故乡是担惊受怕的。由于年龄小,常常在上学的半路上被年长的同学截住,要吃要喝要东西的。尽管自己肚子是瘪的,也得忍痛割爱,舍己予人。有时没有,还被群追。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被追急了,就跑到我姥姥家(就在学校后面),姥姥拿了一根棍子,在门口吆喝了几声,就把他们都吓跑了。还记的儿时的我永远是春眠不觉晓,于是常常一个人走在迟到的上学路上。那时迟到的学生要被打板子的。所以隔三岔五手被打的闷疼,贴在冰冷的墙面上,一下子舒服好多。现在我天天早自习,我就想老天爷分明在惩罚我幼时的不懂事了。
记忆中的故乡是辛苦的。那是高一那年暑假,为了给自己赚点学费,我去了我们村最南面的砖厂干活。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姐妹抬砖。压砖机不停歇的往出运砖,我们也不停歇地把送到长木板的湿漉漉的砖(大约有二十个),扔到码得越来越高的砖跺上。说扔一点都不含糊,一要抬砖的两个人必须齐心协力,否则砖太重了,上不去,全靠扔时候的那股子蛮力。二是砖跺越来越高,只有在扔的时候,二十个砖的速度一致,能齐刷刷地原样复制到砖跺上。否则就坏砖了。要知道,工资是靠码的砖算的!一天干下来,那个累呀!因此印象深刻!
记忆中的故乡是疲惫的。我大学毕业后,正赶上毕业生晚分配一年的时候。无奈得家里蹲一年。不想再让家里养着,便在村西面的福星煤矿找了个活干。一开始不算累,辅助另一个比我稍大点的女孩做饭 (中午有约十个人,早晚三四个人),打扫两个办公室,并负责看火。一个月150元。还算不错。后来我们村中学找我代课,我觉得还能兼顾,便应承下来,一个月120。谁承想干了一个月之后,那个和我一起做饭的那个主厨不辞而别了。剩下我一个人抗大梁。于是我就开始了一周十一节课,四个早自习外加十个人的一顿午餐,三四个人的早晚餐,还有三个房间的打扫和看火,总共320元的职业生涯。那时候才发现时间非常宝贵,我端着饭不敢往床上坐,一坐下去就睡着了,生生把一个双手不沾阳春水的我塑造成了居家能手!一个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伟大!这段日子,也成了我回忆起来最精彩,最深刻的时光。直至后来分配后第一年,每周四节课一个早自习轻轻松松把300元赚到手的时候,我顿生感慨,当时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区别有多大。顿时十分庆幸自己考了个学校(曾经十分嫌弃自己考了那么个学校)!
写到这里,我泪满眼眶。忽然明白,我不想提起故乡,实际上是不想提起过去,不想揭开内心的伤痛。有同学问那个走路雄赳赳,气昂昂的假小子哪里去了?生活的艰难吞没了少年的天真单纯,世道的不易击溃了曾经的无知无畏,在一不做二不休的性格里多了些通情达理,多了些善解人意,又何尝不是收获?
我的故乡并不美!光秃秃的山梁,冷冽冽的寒风,到处尘土飞扬,煤粉敷面!可就在这里,我被抚养成人。犹记得淳朴善良的邻里乡亲,犹记得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仿佛看见我无忧无虑的花样年华在过家家,玩飞盘,跳皮筋的笑声中一晃而过。多少青春已不再,多少容貌已更改!故乡虽不美,却让我的内心始终充满阳光,在遍布荆棘的人生道路上迎难而上,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