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之旅 —— 第一关:手持攻略,摸索前行

问:你为什么想要学习教练技术?
答: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遇见了吴导,遇见了教练技术,从此钟情于此。
2016年春,当时我在公司负责后勤部监管多个部门,为了更好的培养团队成员,我为大家精心设计了各类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我感觉自己已经尽力为大家提供最适合他们的培训了,可是大多数同事却不情不愿的,这种反馈让我倍感痛苦。
正在此时我听说了“教练式领导力”,起初我对于“教练”这个词语真是完全陌生,只是因为好奇心和抱着想出去散散心的初衷飞去深圳,听了一场吴导在港大春季招生活动中的演讲,期间有个听众发问,她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问题,当时吴导的回答是,“你不要想着去改变别人,你要去影响别人”!
当下我听了真是一脸懵,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说实话演讲结束后我有些“失望”,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方法,但在回程的路上我开始反复思考吴导这句话的意思。于是在回到企业后我便按照自己的理解践行着这句话,意外的发现效果非常好,自那以后我便萌生了学习教练技术的念头。
之后在进一步接触“教练技术”和吴导的大师风范之后,我便决心学习教练技术,争取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教练,在这条道路上用心修炼,践行生命影响生命的使命。
问:你对“教练”的理解是什么?
答:“教练”是一面镜子,不仅在照别人,也在照自己;“教练”是一个指南针,要想为别人指明方向,首先要正观自己的状态;“教练”是一个催化剂,使用时也要拿捏好剂量,量少无效,过量也容易出现问题;“教练”是一把钥匙,要想开启未知领域,首先要打开自己、接纳不同,并且保持好奇心。
问:你觉得“教练对话”是怎样的对话?
答:“教练对话”是一场照“镜子”的互动游戏,这个互动游戏是双向的、分阶段的且在持续进行中的。
在开始照“镜子”前,“镜子”首先会擦拭自己,检查自己的状态,其次要观察被照者的状态,观察对方是否已经准备好进行这个互动,要是对方还没有准备好那就千万不要急于去照,否则可能会伤人伤己。此外,还要考虑当下所处的情景,是否适合开始互动。要想在这场互动游戏中获得双赢,那这三项准备工作缺一不可。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准备开始照“镜子”,开始时“镜子”会先确认被照者的目标,再根据目标确定一个照的方向,并在照的过程中有策略的移动,通过改变照的角度让被照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盲点、干扰和可能性,让对方在看到这一切后自己做出为自己加分的选择,并付诸行动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这场互动游戏中,“镜子”和被照者并肩同行,一起攻关打怪,成就彼此。

问:在“教练之旅”开启后,你目前获得了哪些装备?
答:我目前主要获得了——
- “约翰哈利窗”,它可以帮助我与被教练者建立亲密度和信任度;
- “CDCAS”,它可以让我在“教练之旅”中有章法可循,步步为营;
- “LDQF”,它是我探索“教练之旅”未知领域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 “平衡论”、“时间线”,这是两个辅助工具,合适的时机,选用合适的工具。
问:你目前所获得的这些装备,你对它们的使用程度如何?(1-10分)
答:3分,目前我还只停留在“知”的阶段,而且这个“知”也不够深入,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的一对一教练练习,非常期待第一次与死党之间的互练,在互练中共同成长。
问:一阶段结束后,你希望自己对这些装备的使用程度达到多少分?
答:6分,教练技术的修炼没有终点也没有满分,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定要踏实前行,坚持修炼。
问:通过“第一关”的学习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看到了越来越多自己身上的盲点,比如:关注事和我,多过关注人;看人之下;倾听的功力比较弱,容易出现“装听”、“选择性”,尤其是“演绎”,这些原本是自己不自知,还自我感觉良好的方面,现在看来必须开始正视自己,方能付诸行动,改变自己。
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什么?
答:踏实前行,可以慢,不可以停!课上课下、听和思、学与练相结合,与我的死党和一帮优秀的同学一同携手前行。

我的教练愿景 —— 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