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拾零Ⅱ站成雕塑的女人
赵家冲是湘北一个普通的小山村, 村后的山不高,却伸出两只长长的臂膀,一南一北轻轻一拥,村子就显得偏僻了。村子里也就三十来户人家,人口不多,但同为一姓,祖祖辈辈比邻而居,在此也不知生活多少年了。
山村小了,就有点盛不住事。我不只一次听说;村北志老倌的祖先曾是显赫过很久的大家族。山外有良田千石,长沙、武汉有做生意的铺面。志老倌的母亲是位大家闺秀,湖南一师毕业就来乡下同志老倌的父亲完婚。可惜生下志老倌不到一年,就和一个闹农运的后生私奔了,被抓住后,按族规站猪笼,淹死在驼龙潭。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位大家闺秀还是一个犟得出奇的女子,站猪笼时,她未哭一声,也未求一下,直到死,站在猪笼里,头微昂着,一直未曾倒下。
我曾为此事专门查过资料,认为故事应发生在上世纪北伐开始到平江起义这两年多的时间内。这是一段暴风骤雨式的历史。当时我们这一带农运闹得热火朝天,农会遍地。翻了身的农会成员们,积极声援北伐战争,号称是土铳三千迎北伐。到1928年3月,我们村有十五位青参加了平江的扑城运动,后来又有七位青年参加了平江起义。
此后,山村似乎沉寂了许多。志老倌的父亲伤心欲绝,散尽家财,到外游历,不知所终。解放后,志老倌被划成了地主,可并没有人歧视他,只是后来志老倌的婚事倒让不少村民碎了心。
几年前,村里修通了联接山外的公路,富裕了的村民们接一家地把依山而建的砖瓦房改成了傍公路而修的小洋楼。人们住得更近了,村子里显得每逢别人起屋,志老倌必定让儿子帮几天工,可他自己却似乎没有凑这个热闹的想法,守着一幢陈旧的砖瓦房,不声不响地过着日子。在我看来,这似乎正常得很。志老倌结婚特迟,就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人丁不是很兴旺。加上他的孙子是一个让我们羡慕得牙痒痒的家伙,他考试只得年级前三名,似乎不是一个长住山村的角色,他家要做新房干什么呢!奇怪的是村里人为求得一块公路旁的屋基想尽了办法,有两亲兄弟甚至为此动起了家伙,可就是没人打志老倌家屋基的主意。公路从志老倌家门口进村,他家的屋基地势高,通风向阳不说,还是村里难得的一大块平地,足可做四五栋小洋房,志老倌似乎也有意让出一半,可人们总是说:这是你们家祖传的屋基,我不能占,您还是留着吧!
山村富了,令人奇怪的事就远不止这些了。村子的后山有一座黑姑庙,已不如是什么时候为纪念谁而修的了,不过保存得挺好的。庙有两进,红砖黄瓦,翘檐立柱,大气中透出威严和庄重。村里人不大信神佛,庙里一直就比较冷清,谁知年前庙里的香火突然就盛了起来,从早到晚鞭炮声不断,求签问卦的人络绎不绝。今年正月初三,我和爷爷也到庙里朝拜,发现年过八十的志老倌竞舍了屋里的儿孙们搬到了庙里。而爷爷其实是受了志老倌的儿子之托劝志老倌回家的,毕竟八十多岁了,一个人住在山上,谁能放心呢!谁知志老倌一见爷爷了竞激动起来:“大爹,你别劝我。你是最清楚的,我一辈子讲的修身养性,做的是积善行德,我图的是什么,几十年来我不敢讲,我是想我娘啊!我怕我稍有不慎,做下了不好的事,我就不能去见我好娘了,现在好了,大家还记得我娘,雕了她老人家的像不说,还把她老人家供在了这庙里的主殿上,我自然要光明正大地陪陪她老人家了!我都八十多岁了,我还能陪儿天,你真的别劝我了。”说完竟泣不成声,爷爷跟着也掉了不少眼泪。
原来,庙里主殿上供的菩萨年前改成了志老倌的娘。志老倌的娘原名茹娟。湖南浏阳人,在一师读书时参加了共产党,1926年初奉组织指示缀学到我们村同未婚夫完婚。目的是发展这一带的农运。1928年3月,她以私奔之名外出,带领附近几个乡的农民几百人参加平江“扑城”运动。事后被一个反动军警认出,转移不及被捕,一同被捕的还有我曾祖在内的同村七人。正要被处决时,志爹的父亲受了茹娟留下的书信提示出面了,他说茹娟确实是到过平江,但不是去闹事的,而是和邻乡一个参加农运的小子私奔的,这七个人是自己家的佃户,是自己派出捉拿自己妻子的。收了钱的国民学党军官心知肚明,但迫于上面的压力不肯罢休,当面胁迫志老倌的父亲用处死私奔女子的办法淹死了茹娟,方肯放了其它七人。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多,知晓内情的极少。被救出的七人怕出意外,连夜逃到了平江,后来一起参加了平江起义。可惜的是这七人中只有我曾祖父长征到陕北后,随同徐向前西征被打散,因找不到部队,活着回了家外,其余六人全部牺牲,至今烈士的牌位仍供在这六户人家的堂屋里!解放时,我曾祖父又因病去世。其实,我曾祖父他活着又能怎么样呢!他自己的经历都无人证明,他能为茹娟说些什么!茹娟牺牲了,她是谁派来的根本没人知道,加上当时死了那么多人,也许派她来的人早就牺牲了呢!茹娟注定无法平反,也注定回不到同志们的队伍中来了!但我相信,九泉之下的茹娟也许一点也不生气,因为,正是有了无数像她一样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新中国才得以成立,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才能逐步走向富强,广大的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山村的人民一直没有忘了茹娟,多年来,山村的长者总是口耳相传:有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叫茹娟,她为了苦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弃了自己的一切,临死又用自己的名节换下了七个人的生命。
而现在, 人们仿照茹娟牺牲时站立的形象而雕刻的女神像已被供在了黑女庙,村民们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宣誓:我们要求永记住为了我们的利益而无私奉献过的人。
10�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