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世界读书让生活美好

街角的书店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1人  律途悟语

文|王永刚

对于读书人而言,书房是家,书店则是整个世界。当今世界。虽然人们阅读以及获取知识的方式及手段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更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无论世事怎样变幻,书店依旧活跃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伴随着一丝丝温暖的邂逅。诺大的城市里,行人步履匆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繁华的背后,一座城市的书店数量,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繁荣度,也让一座城市更有温度。

书,近年来,已经变成了其他行业提升自己格调的装饰品,咖啡店有了书,人们就愿意去了;杂货店有了书,人们就愿意去了;酒店有了书,人们就愿意去了;甚至KTV也在用书来装饰,提升自己的格调和品味……是的,这些行业把书当成装饰品,并且,对于书籍这样的装饰品,提升品味格调、物美价廉、屡试不爽。

书是我们去书店的原因,也许并不是去书店的目的。如果基于图书的目的,到书店来应该不会有超出期望的感观。但是,过来到街角书店寻一个短暂休息的空间,书香四溢,雅人深致,这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大城市无所不有,已经不是什么传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有半天时间可以消磨,繁华浮世,没有什么能让人心动,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体味。突然觉得诺大的城市,应该还有品貌俱佳的书店存在,那里可以让自己静心放松一下,说不定还能找到几本心仪的好书。如果在外面逛街走累了,所有的餐厅、甜品、饮品店都在排队,那么你一般会选择一个看上去还行、只要能坐下来的地方就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吹拂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受惠于逐渐宽松的政策环境,开书店成为知识分子的一种选择。许多年来,民营书店常是个人趣味的、透着精英色彩的。那时候的书店行业,连同出版行业,都是小生意。传统的独立书店有一种心态上的自足:但求维持,不赚大钱。靠相对低廉的房租、压缩过的人力成本,独立书店小心周转,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及生活方式的快速推进,快节奏的城市里越来越没有小时候可以在街角一家老书店里抱着一本书安静从早看到晚的感觉了,城市街头转角的小书店逐渐被手机卖场及咖啡馆占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除了新华书店之类的主流大书店,寞落的小书店,蜷缩在城市更加隐蔽的拐角。虽然现在有好多网络上书城,里面有海量的电子书可以浏览下载,并且价格相对更加低廉,但是吾独爱纸质阅读。书店和网店的区别之一就是书店有氛围,配置上桌椅饮料人们会更愿意坐在店里看书然后自然而然愿意购买,伴有墨香的纸质书情怀,令人难以割舍。

从大高中起开始寻觅城市自己的小书店,书吧去得很少,“吧”字太强硬,硬是把“书”字挤得不太自在。现在的独立书店大多呈现自己的特质和特色,与之前的书吧热比起来,也许更多的是沉淀下来一份“书店梦”。在收到电子阅读和网络电商平台的冲击和影响,艰难维系的日子里,书店有的倒闭,有的转让,让人遗憾,但至少那份热忱与追梦者的身影步伐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和故事。学校周围,学生比较多,有着许多志趣相投的各类访客。来到书店,有着很多可能性,很多人来会很安静,慢慢看书,写字,低声交谈,每个人来时不一定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或者计划好要看些什么,只是自然地成为书店的一个角落里的风景。

在信息时代中,人们阅读、沟通的方式虽变得更为多样化,但是城市书店繁荣的背后,体现的仍然是城市内在的文化基因。它被时代逼迫了一下,甚至一度很窘,但它最终会安全无恙,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不管怎么说,一座城市,因为有了书店,往大了说,便有了文化地标和精神高地。往小了说,是给了一部分人栖居的地方,在这里栖息的,不只是身体,还有灵魂。

总有一些时间,我们需要去浪费,才能找到活着的乐趣。总有一些事情,我们需要去经历,才能感受到人生的美丽。

有些东西,只要出现,就会是永恒,直到人类灭绝,书店就是这样。书店,是一种慢生活,在它接入了咖啡,讲座,沙龙之后,它最终会成为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至少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也许,我们该重新定义书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