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见过最惊艳的名字是什么?”一位网友的回答是“季羡林”,确实,仔细一琢磨,季羡林这个名字充满了意味,“羡”有希望的意思,季老先生的字是“希逋”,“羡”和“希”相互对应,逋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名字,季老先生的名和字都意味无穷。
季羡林先生也和他的名字一样,意味无穷,恐怕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季羡林先生的形象是一个严肃又古板的学者,但实际上的季羡林先生和普通人的区别并不大,他会因为自己的稿子迟迟没有刊登而生气,会因为搞不懂德文而苦恼,也会因为老师不肯回答问题而骂其混蛋。季老先生的真性情,我们能在他的《清华园日记》中窥见一二。
荷尔蒙悸动的大学生
“1932年9月11日:我冒雨到图书馆去看报,我的稿子还没有登场,妈的”
“1932年12月1日:所谓看女子篮球者实在就是去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
“1932年11月15日:Holland又叫我们作文,她用法文说了两遍。我没听懂,下班再问,她就不说了,真老混蛋。”
“1933年3月13日: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1933年5月17日:今天看了一部就小说,《石点头》,短篇的,描写并不怎么秽亵,但不知为什么,总容易引起我的性欲。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同几个女人,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这些文字全部出自季羡林先生大三大四时在清华学习时的日记,日记中描写的是他实实在在的想法,在这本日记出版的时候,出版社曾建议季老先生删除这些可能会影响他身份的部分,季老先生却说“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季羡林就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自己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不会因维护自己的形象就把自己曾经那些心思删掉,他把自己活脱脱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他把他的真实展露给我们。
德国情缘
季羡林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多此表达了想去德国留学的愿望,1935年,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远离故国,踏上他想去的那片土地。在德国,季羡林学习了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俄文、南斯拉夫文和阿拉伯文。
在这期间,季羡林认识了一位德国女孩伊姆加德,伊姆加德是个皮肤白皙大眼睛的漂亮姑娘。当时季羡林住在朋友家,离伊姆加德的家很近,伊姆加德会打字,还有一台打字机,经常帮助季羡林打字,季羡林的很多论文都是从伊姆加德的打字机里流出来的。
季羡林常去找伊姆加德打字,一来二去就和就伊姆加德家熟悉了起来,伊姆加德的母亲也很喜欢这个中国小伙,安排座位时,总让季羡林坐在伊姆加德的旁边。不出意料的,季羡林和伊姆加德互对对方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这段感情必定是无疾而终的。
有读者读过《留德十年》被这段爱情故事所感动,专程到哥廷根寻找到伊姆加德小姐,发现她终身未嫁,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季羡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这是一段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它开始的时候,就看到了结尾。早在1929年季羡林还没有上大学的时候,他就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彭德华结为了夫妻,彭德华只有小学文化水平,长季羡林四岁,几乎没有什么比得过伊姆加德,但是她却是一位真正善良的人。彭德华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贤惠、孝顺,她一生没有跟任何人发过脾气,对家里的每一个人她都是尽心尽力的去照顾,
虽然彭德华和季羡林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彭德华用它的善良感动了季羡林,季羡林曾经这样描绘过他的家:“有时候家人朋友团聚。烹饪都由婶母和德华主厨。饭菜上桌,众人狼吞虎咽,她们俩却往往是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脸上流露出极为怡悦的表情。”这是彭德华给予的幸福,她的眼里心里都是季羡林,所以,即使在德国季羡林遇到了如此志趣相投的伊姆加德,他也依旧记得他远在国内的糟糠之妻。
在之后与彭德华的生活当中,季羡林把他当作了自己真正的妻,彭德华去世之后,季羡林常常会望着她的遗照老泪纵横,他曾这样写道:“如果中国将来要修‘二十几史’,而且其中又有什么‘妇女列传’或‘闺秀列传’的话,她应该榜上有名,德华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帮同学看行李的校长
季羡林从德国留学归来之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之后又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在北京大学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
一北大新生去北大报道时,天气炎热,行李又多,不方便带着到处走,就请一位穿着看着像门卫的大爷帮忙看行李,等他忙完报道流程,才想起来自己的行李还在门卫那里。又匆匆忙忙的去找门卫,天气很热,等他到那,发现老大爷正在他的行李边看书,他向老大爷道了谢之后便领走了自己的行李,等到第二天开学典礼的时候,他发现给他看行李那老头居然坐在主席台副校长的位置上,他吓了一跳,堂堂北大副校长居然穿着如此朴素,还给新生看行李,这怕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