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与匮乏
人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动物,自从原始社会以来,为了基本的物质生存,不断进化演变至今。
因此人作为一种本能动物,会对一切威胁于自身的因素更为敏感,就拿匮乏来说,要是有天突然吃不饱,穿不暖,还睡不好,这时处于人类本能,自然会相方设法的让自己生存下去,甚至生存的更好。
在老家,就有一种强烈的安逸感,因为收入已远大于生活开销,再加上不断追求吃好,喝好,还要玩好,因此拥有太多,自然更不会想着奋斗。
在外面一线打工,就有一种匮乏感,因为要每月固定寄钱回家,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主义盛行,有句话说,花的越多,赚的越多,经济的发展基本就是靠钱的流动,不流动反而导致社会瘫痪。
让自己保持匮乏,不单是利用本能的力量,更是让自己不得不成长,要是把这股匮乏感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欢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永动机。
这就是兴趣+金钱的力量,金钱为生存,兴趣为发展,至于如何平衡,就看怎么选择了。
有的人是把工作当成唯一主业,广泛涉及副业,有的人是把工作当成能力的进阶,因此总是跳槽,副业纯粹是为了情怀。
所以,主次分清,再以此合理分配时间,毕竟时间是宝贵的资源,没法挽留。
《道德经》有句话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道就是有在用心,应该更多考虑与它相反的力量,柔弱,谦下,只是道的使用方式。
就比如,开场演讲先示弱,自嘲,观众往往更为感兴趣,不是有句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公司就是,只要有人违纪违规,几乎人人皆知,毕竟人人好面子,为了要回面子,自然就更容易长记性。
还有一些关于弱的使用方式,在佛教有布施这一说法,可以是法布施,钱布施等,布施很多时候虽然对方得到了感到快乐,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得到了快乐,毕竟做这件事体现了它的意义。
若是被帮的那个人把你的事迹分享出来,又或者是自己做好事分享给身边亲人,由此这份功德得到大大发扬。所以说,利人利己,不单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
总之,保持“匮乏”是一种想法,要把这个想法演变成具体行为方式,其实在书中给了很多答案,就看有没有持续去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