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决策权,还给需求者!
2021-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遇见存美
•存美的第311篇文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5446517/810352f2cfd964ea.jpg)
昨天,一直在梦想大群学习浸泡了很久的好友zx,她和馨竹老师聊了五十多分钟,在经历了一点点兴奋,一点点纠结后,打算加入“践行苑”学习。
然后,问我说:要不要加入呢?
我的回答是:问自己,问自己的内心。
不过,我看出了她的那份小纠结,所以告诉她:不要冲动消费,先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再做决定。
虽然她当天就转了学费给老师,老师也看出了她的那份纠结,所以没收她的学费,让她考虑。
对于跟随老师学习,或者任何的知识付费,市面上很多的课程主办方可能会告诉他们的顾问:要第一时间成交客户,抓住黄金时期,贩卖焦虑,让客户先付费……
但是,我的理解恰恰相反,尤其对于知识付费而言,一定要有一份“信任”和“心甘情愿”,需要有付费的内在需求真正被找到。
只有需求真的出现了,你信任这个老师了,之后你才会去“信”这个老师,才会按照他说的去“践行”,才能拿到更好的结果。
否则,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被割韭菜”情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5446517/7f28b389eec479ed.jpg)
这让我想到了以前做招聘的时候,我和别的人事经理不同的是:当应聘者当天面试就答应会要加入我们公司,通常我会告诉他,不用那么着急回答我,先回家思考一晚上,再来告诉我,你的决定。
因为在面试特定的环境,和冷静后在家里做的思考和决策,会有差异,冷静后做的思考,相对比较全面,会有时间去听内心的声音和选择。
往往这样,通过的应聘者,对于公司的信任度比较高,离职的几率也会很低。
昨天好友zx的这份经历和当初做招聘的理念,特别的相似。
我们把决策权交给当事人,遵从对方的内心作出的选择,看起来过程会比较长,其实是在节约彼此的时间,把价值给到真正需要的人,价值才能最大化发挥。
无论是在知识付费领域,还是在服务付费领域,敞开和尊重,往往比“抓取”得到的认可更多!